喜:廉价的名品销售
上海第一家OUTLETS业态店在2003年出现。一年多的时间,店面在原来A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B馆,商场经营面积达到了11000平方米。澳特来公司总监古峰告诉记者:“每到周末,路口的车都开不进来,商场的火爆是在任何百货商场看不到的。”古峰经营折扣店生意不到半年,原先一直是在传统的商场任职。他认为折扣店的生意如此红火,原因是找到了消费点,“现在崇尚品牌,但又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太多了,他们在这里可以用比较低的价格买到‘恒隆商场消费的感觉’。对于他们来说,这里更适合买品牌。”
刘风是在澳特来商场刚开业时第一批进入的折扣店店主,她的店面主要经营传统服饰,是国内知名品牌。
刘风告诉记者:“由于这里是低成本运营,店面的租金比起大商场往往要便宜八成左右,而生意的利润比起其他正规商场要好得多。”刘女士上个月的营业额是8万元,除去其他费用,比起她经营的另一家正价店要好30%。
刘风经营的品牌正价店开在陕西南路繁华地段。
像刘风这样的经营者,大多数尝到了折扣店的甜头。首先是经营成本低,包括商场地价低;设施简洁、投入少、销售方式简单、无中间环节。其次是商品本身,澳特来的商品都是名牌过季、下架、断码或尾货产品。这些商品,都是由品牌生产商、高档专卖店或大型商场下架后转到澳特来卖。价格一般比普通商场要低50%。而折扣店老板从供货商拿过季服装时,往往是一折的价格。可以算这样一笔账:以100元的正价货品为例,服装公司在清理库存时,一般以一折的价格批给库存代理。按照澳特来商场一般以低于五折消化库存的规律来看,10元的进货价最高可以卖到50元,再减去销售成本,那么,折扣店老板至少赚30元。
忧:供应商矛盾
“当这个生意成为一种商机,竞争就激烈了。”前几年经营服装折扣生意,2004年转行的钱伟退出折扣店经营这个圈子的很大原因在于和供货商的矛盾日趋加剧。
记者了解到,折扣店的服装一般有三个进货通道:首先是尾货,做贴牌生产的厂家一般在接受订单时,总会多余生产一定量的服装,这时候多余的服装就叫尾货;另外,是服装厂商或者供应商的库存;再者就是断货断码服装。
如何拿到这些货物成为了业内人士的“商机”。记者了解到,做国内服装品牌折扣店的负责人一般都是“有关系的”。“能够拿到货,拿到好货,那么赚钱就是时间的问题了。”陕西南路一家服装折扣店老板许先生告诉记者,“目前拿货一般有两种方式,做国内品牌的能够从厂家或者供应商那里直接拿到货物;而经营国外品牌的一般得增加一道手续,通过国外经纪人拿货。”
“以前范围小的时候还没形成影响力,以后这种矛盾会越来越突出。”钱伟感叹,他所说的矛盾是指与品牌拥有者供应商之间的矛盾,而非直接为他提供货物的供应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般折扣店店主得到的仅仅是直接为其提供产品的供应商授权,而非品牌拥有者的授权。目前部分折扣店经营主已经遭遇过了这样的纠纷。
譬如钱伟,他告诉记者,之前经营的折扣服装一般从欧洲经纪人那里拿货,而这些人一般都不是专门的服装品牌指定供应商,所以,他所得到的授权只是一个分支的授权,当品牌拥有者提出质疑时,他的经营就遇到了麻烦。钱先生表示,今后大多数通过库存代理供应商拿货的折扣店经营者面临这样的问题将越来越多。
衡山路上一家经营国外著名品牌的折扣店老板许立跟记者聊起这样的情况显出了几分忧虑,他承认,经营“库存代理”,是市场的“第二桶金”,往往比销售正价商品要赚得多。但是目前与品牌拥有者正规供应商的矛盾已经成为了许立心头的结,“似乎还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