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农村的消费市场是块大蛋糕,如今的农村服装消费市场、农民的服装消费习惯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本期调查在安徽、江苏、云南的三个普通村庄展开。
其一,农民服装消费快速增长,这个市场不容小觑。
近年来,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消费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记得小时候,穿新衣、戴新帽是过年时的一件大事,买新衣服基本是办年货时的一项重要支出,很多人都穿过补丁摞补丁的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很多家庭的持家守则。这次调查中,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大兴镇集东居委会村民张振刚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最好的衣服是“的确凉”。“的确凉”、“泡泡纱”,这些布料曾风靡全国,如今的年轻人恐怕都不一定知道了。
近年来,农村服装消费市场与城市服装消费市场同步发展。随着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村消费者对衣着的需求已由耐穿、抗寒向求新、求美、求高档方面转变,衣着消费开始趋于休闲化、时装化、城市化。专家预测,今后几年农村服装市场将进入销售增长期。
就像农民张振刚所说:“大家的日子都过好了,一看衣服,二看脸膛,三看住房,四看银行。你这人怎么样,首先看穿衣服打扮,特别是现在的大姑娘、小媳妇,最注重衣装。”
我们在农村发现,乡镇的一些服装店生意相对较为清淡。这并不是因为农村服装市场需求少、购买力弱,而是因为这些服装店没有满足农民对服装消费的需求。农民收入增加了,接触外界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追求服装的品位和品牌。但目前农村一些服装店仍以经营化纤面料的低档服装为主,款式陈旧、做工粗糙,很难满足农村各个年龄段消费者的需求。
其二,农民对服装消费的需求趋于成衣化、城市化。
这几年,随着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不断增长。2004年以来,连续四个中央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强劲的动力。请看这组数字: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68%;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62%;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74%,这是1985年以来首次实现连续3年增幅超过6%!
7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11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钱袋子鼓起来,农民才能大胆消费。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烟墩镇胡李村季雪梅的感受特别直接:“以前进城,总是攥紧口袋,现在看到喜欢的、令自己眼前一亮的衣服就买,进商场也不用担心看上的衣服买不起。”钱袋子鼓起来后,农民的对外交往不断扩大,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加,他们对时尚的把握越来越敏锐,过去自己做衣服,现在花钱买衣服,那些款式陈旧、做工粗糙的低档服装将逐渐淡出农村消费市场。
其三,品牌和质量成为农民服装消费选择的重要因素,而价格因素逐渐退后。
如今,农民在购买服装时,不仅对服装的质量、花色进行挑选,还在追求品牌和时尚,“一季多衣”取代了“一衣多季”,服装市场越来越色彩斑斓。
就在各服装品牌鏖战日趋饱和的都市消费市场时,不要忽视农村服装消费市场。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农民们在镇上的集贸市场买来的衣服价格不贵质量却不高;进城买来的衣服质量比集贸市场的好很多,但价格也贵了不少。
山西临汾一位农民这样感慨:“如果能有价格比城里的牌子衣服便宜些,质量又比集贸市场上的衣服好的衣服,我们肯定都爱买,价格比集贸市场上的衣服贵点也能接受。”
云南省宣威市格宜镇做了6年服装生意的柴正左感受着顾客消费习惯的变化,“以前顾客买衣服是先看价钱,再看质量;现在顾客是先看款式,再看质量,最后谈价钱。”
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是,从内销情况看,农村服装消费需求指数始终明显高于城市,农村服装消费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服装企业要打开农村消费市场,要打品牌,降成本,研究农村消费者的需求。
2006年,一项女性消费状况的调查显示,被调查农村女性“2006年个人最大一笔花费”依次为日常用品(229%)、看病吃药(229%)、服装服饰(221%)等。2007年农村女性个人消费需求前四位为:服装(579%)、手机(240%)、化妆品、首饰。调查显示,农村女性的主要购物场所为集市、村里的农家店和县城,农村商业网点尚不能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
服装业人士认为,“那种把农村市场看作是城市市场的附属市场,城市流行过后的服装推向农村的观点是不合适的。如果开拓服装市场不是简单地将过时的城市服装倾销到农村,而是研究农民的文化、喜好,把农民作为一个重要的消费群体认真对待,研究开发符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服装款式,开发专销农村的服装系列,这才是商家、农村消费者‘双赢’的一步好棋”。
不要小看农村服装消费市场,服装生产企业尤其是中小服装生产企业,谁更好地从城市转到农村,谁就能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就能分享这个巨大市场增长带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