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拉客”、“最高发院”、“布衣布舍”,在如今越来越追求视觉冲击的时代,襄樊街头各种个性化店名招牌也越来越多,商家用谐音字替代熟悉的名词,以招揽生意。相关教育工作者表示,此举对文字规范使用会带来不利影响。
“最高发院”被责令改正
襄阳区云湾社区一条小街上,一家理发店挂出了“最高发院”的招牌,以此吸引顾客的眼球。昨日,襄阳区工商局城关分局执法人员,依法对该店取名影射国家政法机关名称的行为,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其3日内自行拆除。
店主李某称,取这样的店名就是想借用“最高法院”的称号揽生意。执法人员认为,该店取名未经核准登记,且违反了《个体工商户名称登记管理办法》,侵犯了国家政法机关的严肃性。
工商人员提醒广大商户,在开业起字号名称时,虽可追求新意,但不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风尚,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
商品比店名重要
昨日上午,一家名为“衣拉客”的服装店,吸引了正在逛街的李女士。李女士进店看了看服装款式后,并没有表现出购买欲望。她告诉记者,看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店名,刚开始确实能吸引人的眼球,容易让人记住。尽管店名取得比较有特色,但自己还是比较看重衣服的款式、质量等。
市民王女士称,对于年轻人来说,古怪的店名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关注,但对大多数受众来说,并不能起到促销的作用,她不会因店名的古怪而改变购物心理。
店主刘先生表示,大部分人在开店之前,都会精心设计自己的店名,为了别出心裁,真是煞费苦心。见顾客对这种“怪店名”好奇,一些商铺就纷纷效仿。
怪店名不利于用字规范
学生家长张先生表示,孩子刚上小学,他很担心自己的孩子被误导。他说,孩子经常将“依依不舍”错写为“衣衣不舍”,就是因为怪店名给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些成语被改变后,对孩子语言文字用字规范存在不良影响。
襄樊学院文学院刘老师表示,当前许多店面存在用语不规范现象。作为商家,一个好的店名固然能起到招揽顾客的作用,但商品质量和服务态度才是最主要的。商家在取店名时张扬个性应以社会影响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