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外表单调而冷漠,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用欲望一点点地填充和丰富城市以及生活,时装随之兴起,人们并规定出不同场合的不同着装,时装的差异性得到扩大,把人从毫无个性的世界中拯救出来。
事实上,时装风向的改变依据除了城市生活的变迁之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那些准确把握时代及环境变化的设计师们。
时装随着城市的改变而改变
这是一个大命题,随便一个横截面都可以集结成书或者写成专业论文。曾任《号外》时装编辑的香港潮人黎坚惠出版了她的第二本时装日记《时装时刻1987-2007》,黄伟文在序里写道:“一直以为她和我常常写时装专栏的人都误会了。我认为,我们一直以来做的,其实是讲生活。”时装其实是生活,脱离了城市文化,它便成为毫无意义的一个词汇。
追溯时装史,一直到二战之前,巴黎市和巴黎的时装依然作为世界时装唯一的潮流指标。富家女们每年两季到巴黎添置新衣,言行举止无不带着做作的巴黎味道,她们带动了早期Select Shop(精品店)的兴起,也就是在那时,现如今的奢侈品朝圣地巴黎蒙田大道得以形成。 在二十世纪初,城市生活在新旧两种势力的争斗中呈现新的画面,一位美国学者曾说:世界经济、文化、意识形态都在发生空前的变化,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生活节奏带来了各领域里的革命。城市在大踏步地前进。这时期的一个显着标志:就是服装款式上的大起大落,它亦标志着新旧世界的矛盾与冲突,比如种糅合了诸多艺术元素及浪漫风格的波烈(Paul Poiret)风格与极端理性的、内敛低调的Coco Chanel现代风格之间的交替。
1913年,Coco Chanel到法国南部的滨海胜地杜维尔开设第一家时装店时,当地的贵妇们继续波烈式的羽饰、长裙,她们以高规格的服饰的铺张来炫耀丈夫的地位。事实上,当时社会生活方式已改变,女人不再是男人的“花瓶”,她们同样是担负社会重任的公民,波烈式的宽大拖沓的时髦,既不适宜更多的社会活动。于是,Chanel设计出针织羊毛衫,她在当地常常穿着这样的羊毛衫,配上简单的褶裙,骑马散步,招摇过市,她的目标是“要把妇女从头到脚摆脱矫饰,并创造一个年轻的形象”。
到了1920年代,巴黎女服潮流更加摆脱传统束缚,掀起新一轮革命,裙子忽长忽短,腰身忽高忽低,捉摸不定,最典型的例子是,当时正值好莱坞电影业崛起,开拍时的高腰曳地长裙潮流,到影片杀青时,却成了低腰中裙天下。新片还没上映已经过时,几千尺的底片就此因过时而报废,电影成本失控,损失惨重。
二战之后的重建时代,在许多设计师口中,它被定义为时装设计的“黄金时代”。那时候,欧洲经历了惨重的两次世界大战,人们从破坏力巨大的战争中走出,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得以恢复生活秩序,压抑多年的爱美之心本能爆发。特别是法国,从1945年起法国经历了“光荣的30年”发展,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增长,崇尚时尚的富裕阶层,掀起了时装界的“新浪潮”,有评论家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法国大革命”。
在这个阶段,思想得到解放的女性大量涌入工作大军,对于上班一族而言,Ready-to-Wear即买即穿的时装,比华丽但烦琐的Haute Couture度身定制更加符合时代需要,于是,美国的时装业把握住时代机遇,开始崛起。Claire McCardell(Robert Turk品牌接班人)准确地以一件套无接缝筒身裙Monastic Dress仅在腰间束绳的设计,奠定了简约流利的美式风格,之后的Oscar de la Renta、Calvin Klein、Ralph Lauren等等都以此为归依,从此,时尚开始了数个中心同时存在的多元化时代,也为日后以推出新设计和新设计师为最大特点的纽约时装周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时装风向的改变依据除了城市生活的变迁之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那些准确把握时代及环境变化的设计师们,很多人并不理解,设计师们如何通过服装改变城市和居住在内的人们的生活。除了贯穿于20年代直至70年代的Coco Chanel,全世界的女人都要感谢两个男人:一个是迪奥,他让女人从战争的瓦砾中走出来,又可以回到裙子中去了,重新捡起优雅的生活。
另一个是伊夫-圣洛朗,他把女人从男权社会里解放出来,让女人可以穿裤子走上社交舞台,给女人以自我,有人这样总结过这位刚离世的设计大师对于世界的贡献:若将过去50年所有时装创作全删去,只留下圣洛朗的话,便可以清晰看见整个20世纪后期社会、文化、民生、女装的发展。
除去1920年代,在今天,不时被设计师们翻出来“复古”的经典时代还包括上世纪的60年代。波普艺术、摇滚音乐盛行的60年代是城市生活开始真正独立并显露个性的年代,年轻人有了自己的时尚,迷你A字裙(Mini Style)、帅气男孩造型(Boyish Look) 、明星头像、抽象几何、艳丽涂鸦艺术波普(Pop Art) 的明星头像和抽象几何,那个年代给人的印象是迷幻与嬉皮、甜美与解放、颓废与自由。
那是时尚界最不寂寞的时代,社交生活的极度盛行也带来了另一种完全相反的流行风格——Jet Set。外翻短发,款式简练但面料精良的套装裙,硕大的乌蝇墨镜,上世纪60年代,当杰奎琳-肯尼迪如此优雅的从私人飞机上款款而下,她那一丝不苟的“第一夫人”形象被杂志归纳为Jet Set风,并开始在美国慢慢酝酿成一种潮流,这种以出行社交为目的的奢华休闲风格,被定型为Jet Set风格。
城市的外表单调而冷漠,看似已被流行线和灰色楼群所吞噬,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用欲望一点点地填充和丰富城市以及生活,时装随之兴起,人们并规定出不同场合的不同着装,时装的差异性得到扩大,把人从毫无个性的世界中拯救出来。在城市人群演化了几千年后的今天,人们习惯询问“怎样穿”?这样的询问,把人与时装的关系推进到了美学的深度。人最终得以了解,重要的不是美丽,而是得体。或者说,是在人、服饰、城市背景和时间四者之间,找到最适宜的美学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