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来,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彻底终结了"人民衣被甚少"的局面。城乡人民普遍地实现了"温饱",继而迅速趋向服装服饰多样化、时新化以至个性化,在"衣食住用行"五项基本生活需要中率先达到"小康".
衣食住行,服饰为先。服装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部分,在过去的60年里,自然也有着丰富的发展演变过程。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鲜明的印记,而服装恰恰是各个时代印记中最易令人记忆、触摸与回味的部分。
服饰变化折射时代变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一天,也自然地开启了中国的新时代。脱去长袍、西装和旗袍,换上中山服和列宁装,国人怀着新的理想,步入了新的生活。人们对衣着时尚美的追求,化为了对革命工作的热爱。
上世纪50年代,受前苏联等国家的影响,款式简洁的布拉吉连衣裙、列宁装以及两用衫、长西裤成为了年轻学生的最爱。而工人最时髦的打扮则是蓝色或者灰色的背带工装裤和白衬衫。简洁、朴实的服饰风格体现了当时劳动即光荣的时代风尚。
上世纪60年代,随着前苏联在中国影响的逐渐淡去,军事化社会的特征逐步显现,服饰制服化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在肇始于1966年的十年"文革"期间,军便服大行其道,男女服装趋于统一,时尚的个性体现被政治的共性所取代,人们的服饰特征表现出了空前的统一。现在,人们在描述当时的服饰特征时通常会使用"中性"一词。
直到10年后的1976年底,中性服饰的"坚冰"才被从广州流行起的"喇叭裤"之风逐渐融化。虽然"奇装异服、靡靡之音"仍旧不为当时的主流社会所接受,但普遍存在于人们内心之中的个性化服饰追求,逐渐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上世纪70年代末期,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之下,花衬衫、太阳镜成为了大中城市里亮丽的风景,尽管年轻人的这种装束在当时显得极为反叛和缺乏内涵。
这之后,有个人不得不提,因为正是他的行动激发了中国人对服饰潮流的关注与热情,加快了中国社会服饰时尚化的进程。
1979年春天,着名的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应邀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一场服装表演。当时大家不敢直截了当地称之为"时装表演",而称为"服装观摩会".参加观摩会的仅限于外贸界与服装界的官员和技术人员,还必须通过审查,记名对号入座。尽管皮尔·卡丹已经充分考虑了中国当时的国情,但当音乐响起时,台上外国模特身着的多姿多彩的时装还是与台下的一片"灰绿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当时的传统观念造成了猛烈冲击。第二年的11月,当中国大陆第一支时装模特队亮相上海滩的时候,更是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
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一词成为了中国社会的最强音。从那时起,人们着装的时尚程度越来越高,流行变化速度越来越快。时光又过去近30年,现在国人接受时尚信息的路径已经跨越了日本、中国港台地区等中间环节,可以这样说,我们离世界时尚中心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为此,人们不得不感叹地说:"世界是平的!"
中国服装品牌化发展
即使是在物质匮乏的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对于品牌的认知也是普遍存在的。几十年过去,瑞蚨祥、回力、飞跃等品牌,至今依然让人们耳熟能详。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服装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如男装的雅戈尔、杉杉、报喜鸟、柒牌;女装的白领、吉芬、雅莹、滕氏;休闲装的美特斯·邦威、七匹狼、以纯;运动装的李宁、安踏等举不胜举。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服装品牌数量已以万计,创造的国内市场业绩每年已达千亿元之巨。在设计、生产、管理日益进步的前提下,创造多样化的销售渠道,也是品牌成功的重要保障。对于现在所取得的骄人战绩和长足进步,企业界普遍表示,这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植与引导,得益于企业员工的吃苦耐劳精神。
面对未来,中国品牌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以及中国市场的深度开放,来自国外品牌的挑战在所难免。中国品牌在学习借鉴的前提下,通过创新全面提升竞争能力,是取得未来市场优势的唯一途径。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服装品牌的市场决不仅限于国内市场,中国服装品牌一定会成为世界品牌。
60年一个甲子轮回,中国服装也经历了60年的风风雨雨。记忆、触摸与回味那些令人难忘的时代印记,恰恰是为了积聚未来事业发展的动力。我们完全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中国服装一定会继续快速进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