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是有着绸都之称的江苏吴江盛泽镇。从小,我就听惯了这里织机的声音。
那时候,街头巷尾的许多居民家中都有一两台脚踩的丝织机,夫妻或是父子轮班上机,汗流浃背地踩着踏板,日夜不停地织绸。踩动这样的丝织机十分费劲,但在我的眼里,织绸人在织机坐板上随着双脚的上下运动很有节奏地晃动着,样子特别优美,就像跳舞一般。晚上,我伴着“咔嚓咔嚓”的织机声入睡,就像听妈妈哼唱催眠的小曲,睡得特别香。后来,散布于全镇的零星织机都并入了大工厂,脚踩的织机也都换成了全新的电动织机。看到邻居大哥哥、大姐姐们一个个手提着饭盒走进机声轰鸣的丝织厂上班,一脸神气的样子,我真羡慕死了。
初中一年级时,学校组织学生去丝织厂“勤工俭学”,于是我终于得到了一个亲近织机的机会。走进车间,欢迎我的是震耳欲聋的机声:车间里黑压压地拥挤着几十台织机,一齐放开歌喉“轰隆轰隆”地高声歌唱。说实话,这样的“大合唱”也真够吓人的,一点也不亚于夏日的雷鸣,而工人师傅在车间里说话,也都一个个扯着大嗓门,像是在吵架。但是说来也奇怪,这雷鸣般的机声,竟让我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兴奋。我想,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盛泽人与织机天生的缘分吧。不过这样的兴奋仅维持了几个星期,因为“勤工俭学”结束,我只能与机声“拜拜”了。眷恋机声的我此后竟无缘丝织工厂,后来我又去一个远离人烟的戈壁荒原“垦地球”,真的与亲切的织机声告别了。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回到了故乡,到工业管理部门工作。那时候,正是丝绸业蓬勃发展的时期,盛泽城乡办起了数十家丝织厂。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去丝织厂,有了进车间走一走的机会,可以到织机旁停停看看,听一听织机的声音。也不知为什么,走在充斥着织机声的车间里,我心里觉得特别踏实。有人说,盛泽人天生就有丝绸的“基因”,心底都有个丝绸“情结”,虽然只是一句调侃的话,但我却觉得真是那么回事,不然为什么我对聒噪的机声会感到如此亲切呢?
不久,许多丝织厂都引进了一种名叫无梭织机的先进设备。这种高速运转的机器不但生产效率更高,而且发出的声音更加悦耳,“唰唰唰”,“唰唰唰”,就像春天的蚕房里万千条蚕宝宝一起啃桑叶的声音,让人听了觉得心里甜津津的。在这样的机声里,盛泽丝绸产业逐步实现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实现了产业的提升,古老的丝绸织造业跟上了现代化的前进步伐。
在盛泽人的心里,织机声就是一支歌,一支充满活力的发展之歌,一支歌唱绸都繁荣昌盛的颂歌。一代代的盛泽人和着这支歌,走向明天,走向新的辉煌。歌声里,小厂变大了,大厂变强了,昔日的乡村崛起一批远近闻名的丝绸企业;歌声里,盛泽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丝绸生产基地,被人们亲切地誉为绸都;歌声里,盛泽的丝绸飘洋过海,远销世界各国,真正实现了“衣被天下”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