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这15年发展历程,正是中国纺织行业突飞猛进的一段岁月,面料展不仅见证了面料产业蓬勃发展,还在特殊的纺织行业形势下,找到了自己的最佳位置,成为纺织行业发展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15年实现三级跳
“面料展能做大,但面料展这么快做得这么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作为面料展重要的“操盘手”和面料展发展的重要见证人,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副会长杨兆华自己都发出这样的感叹。
据了解,面料展是肩负着行业的使命诞生的。1995年,当首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辅料暨家用纺织品博览会(intertextile)在北京举办时,面料展定位于解决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中“面料是纺织服装业发展的瓶颈”这个问题。那时,中国服装设计师设计的作品由于受到面料的制约,只能停留在T台上,要转化成现实中的市场化产品,国内没有相应的面料来支撑设计。
为中国服装业发展提供选择国外高档面料的机会,同时推动中国面料业水平提高,逐渐用国产面料替代进口面料,是起步阶段面料展的首要任务。
“1995年展会起步时,中国纺织业产业水平很低。我们的办展经验也不足,还处在向国外展览公司学习阶段。那时的展会是跟着市场走,展会主办方提出,参展商需要什么,展会就提供什么。展会在起步阶段还只关注到满足展商的需求。”杨兆华回忆道。
进入本世纪后,中国纺织服装业经过上个世纪末“压锭”等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更新生产设备后,获得快速发展的动能。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纺织服装最大加工基地。
“在这一背景下,展会主办方意识到,面料展仅跟着展商走不行了,还要为展会的重要参与方观众考虑,因为展会只有让观众满意,才能真正让展商受益。为买家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想法和举措应时而出。”杨兆华谈道。
为了让面料开发更能满足服装企业的需要,面料展主办方在这一时期大力倡导服装企业要了解甚至介入面料开发,面料开发人员要把握服装设计新潮流。经过面料、服装企业这种深度协作后,中国面料开发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中国面料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
面料展作为行业发展睛雨表和风向标的地位在中外纺织业从业者心中越来越稳固。直至2005年秋,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了11届。中国的化纤产量、纱产量、布产量以及服装产量,纺织投资、出口等多个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
面料展主办方在行业发展一片大好形势下,向行业呼吁,纺织行业的竞争表面是市场竞争,实质是技术和产品的竞争,是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由此,展会主办方倡导企业大力提高科技贡献率。与此同时,面料展在促进纺织产业链上下游联通方面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推动工作,并取得很大的成效。
2008年以来,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行业危机论不绝于耳。但通过面料展这个专业平台,纺织产业链的整合创新已经显露出成熟的光芒,产业链比较优势已经成为中国纺织业的核心竞争力。
杨兆华感叹,从跟着企业走到带着企业走,这是量变积累后的质变。
描绘“微笑曲线”
经历了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金融危机,在纺织行业逐渐回温之时,10月上海面料展万众期待,成为面料企业摆脱困境的又一座桥梁。
15年来,从注重生产成本到注重产品研发,面料展见证了面料企业的这一变化。业内人士称,10年前的国内面料产品,基本上没有设计可言,面料企业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产品研发。现在,“创新”早已经从整个面料行业的口号变成每一家企业落实在日常工作中的生产理念。
据统计,去年面料展的国内参展商中,ODM企业已经占据了总数的60%,这些不断发展中的面料企业把面料展作为优质的展示、推广场地,面料展时刻见证着面料行业和企业的成长历程。
杨兆华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近年来一直倡导的提高行业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在这一轮经济危机对行业的冲击中体现出重大意义。凡是注重提高科技贡献率、品牌贡献率的企业,在这轮经济寒流中都表现出较强的抗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旺盛生命力。这也表明面料展倡导企业产品创新,倡导企业提高科技贡献率真正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此外,从最初海外展商进入到每年固定、有增无减的海外展团可以看到,中国这个纺织大国、潜在的纺织品消费大国正在以越来越强的吸引力,促使国际优秀面料品牌带着优质产品、先进理念和高新技术走进中国。
实际上,无论是国内企业质的变化还是海外展商的愈加重视都说明,过去的15年是面料行业的青春期,是成长的15年,中国纺织面料行业在快速发展,面料展也在快速发展。正如杨兆华所说,很庆幸抓住了这15年,能够参与并见证行业的发展。
可见,在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过程中,面料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品牌,甚至成为行业、企业寄予厚望的载体。
杨兆华认为,现在中国纺织业正处于由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的转变过程,纺织大国要转型为纺织强国,必须提升产业水平,而产业水平的提升,一定要让企业在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占据更多的份额,这将成为面料展今后推动中国纺织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型发展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