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遗存的锦纶会馆是明清时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西关见证。每年年初,行业领袖都集会于此,共同商定丝织商品的规格和价格,随即通过会馆南面的十三行,将产品运上海上丝绸之路。
锦纶会馆发展的鼎盛时期从一组数字可见一斑: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一道圣旨“一口通商”,广州成为清代对外贸易中心。据清宫档案记载,1754年,洋船到港27艘,仅税银就有52万两;1790年,洋船增至83艘,税银达到110万两。到鸦片战争前,洋船多达每年200艘,税银突破180万两。1850年,广州在世界城市经济十强中名列第四。在锦纶会馆的碑刻中记载的出钱资助修建会馆的商号多达400家,足见当时广州丝织业之盛。
往事已然沧桑,记者走遍锦纶会馆周边,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曾经的辉煌。记者了解到,锦纶会馆是广州唯一完整保留的行业会馆,同属于四大行业会馆的钟表会馆、梨园会馆等已被拆毁,粤剧会馆八和会馆现仅留有一块牌匾和两扇门于恩宁路。锦纶会馆曾在2001年平移提升进行整体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