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机会,靖江80后姑娘接触了汉服,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汉服。两年来,姑娘走向许多城市推广汉服。今年下半年,她要回老家靖江推广汉服。
偶然牵手“与子同裳”
高挑的身材,秀气的脸庞,说话温柔,语调轻快———27岁的靖江姑娘王萍给人的印象是恬静。然而,一说到她深爱的汉服,恬静的王萍便两眼放光,言语也活泼起来。
“全国56个民族,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传统服装,为什么唯独汉族没有?”王萍说,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她二十多年。现在,她有了答案。
2005年,王萍从靖江东兴镇上六村走出来,跟随男友到南京工作。2007年,王萍在网络上无意发现了“与子同裳”QQ群。通过这个群,王萍第一次接触到了汉服,也了解到汉服就是汉族的传统服装。
王萍说,没有加入群之前,她一直以为汉服仅指汉朝的服装,后来才知道汉服是指从商周到明朝时期的衣服,全名汉民族服饰。
于是,在南京,网名“秋雪”的王萍每逢传统节日,就会着一身素雅的汉服,活跃在群组织的各个活动中。王萍,成为南京在各种场合推广汉服和汉文化的中坚分子。
自制汉服
为了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汉服,王萍建议群里的好友们一起动手自己做。她的建议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棉、麻、真丝……王萍和好友们跑遍南京寻到各种适用的布料。古代典籍、网络图片、出土文物资料,王萍和好友们又搜寻出很多关于汉服的细节。凭借早年曾经学过的裁剪基础,一个星期后,王萍做出第一件属于自己的汉服。
此后,王萍仿佛上了瘾一般,从汉朝庄重的曲裾,唐朝娇俏的“柯子裙”、“高腰褥”,宋朝实用保暖的“褙子”,到明朝大方的“明襦”,她都认真研究。没多久,在她的精雕细琢之下,那些精致的汉服都一一再现。
“打开王萍的衣橱,就像看了一部中国古代服装史。”许多好友说。
两年来,王萍制作汉服的技术日渐熟练。现在一件宋朝的“半臂裙”,她只要一个小时就能完工。
向全国推广
今年端午节期间,王萍和好友们穿着汉服一起来到南京玄武湖,射五毒、碰蛋、喝雄黄酒、吃粽子,引来上千名游客围观。40多名游客当场留下,加入他们的队伍。
王萍说,两年来,只要逢端午、中秋、重阳、元宵、除夕等传统佳节,她们都会穿上汉服上街展示。南京、北京、上海、江阴、苏州、杭州等,都有他们的足迹,当地也有了和她们一样的汉服推广群体。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汉服文化,尤其是80后的年轻人。”这让王萍很欣慰。
“今年,我会把汉服运动带回靖江。”王萍说。
“汉服运动”
2003年11月22日,郑州人王乐天第一次把汉民族的传统服装穿上了街头。这是自顺治帝下令改穿满服,汉族服饰绝迹了三百多年以后,第一次在街头出现。此后,许多人开始推广汉服,并逐渐形成群体,相关网站、QQ群都一一成立,推广汉服的行为随即被称为汉服运动。
汉服运动是一种由民间发起的草根运动,主体参与人群以70后、80后和90后居多,中心力量是年轻白领和在校大学、初中、高中学生。
汉服运动是汉民族复兴传统服饰的方式。在婚礼,毕业典礼等人生重要时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着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