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人重七夕,灯火到天明。广州一年一度的乞巧盛会———2009年广州乞巧文化节在“中国乞巧第一村”天河区珠村七夕文化广场开幕,重现古时女子成年礼、村内7个地点同“摆七娘”等场景,让过万游客赶到现场观摩,数十位汉服爱好者更自发从各地前来“赶会”。首次在公众面前重现的汉代“女子成年礼”最受游客欢迎。
三代巧姐 同台比巧
巧姐手持高香、巧女手捧瓜果,250多名身穿“古装”的市民在古礼乐声中鱼贯入场,少女如仙女降临人间起舞。典礼上,珠村21位老、中、青三代巧姐再现旧时妇女们穿针比巧、金针度人的场面延续去年热闹,年龄最大那位,已超过80岁。
“年年仪式差不多,不过今年的规模最大,来参观的游客都多了很多,连我们都要出来做嘢啦!”村民潘姨表示,昨日的盛大开幕式吸引超过万名游客。
拜“七仙”改良动作
致祭文、三叩首……以珠村乡民代表、天河区中学生为表演主体来再现古时祭拜“七仙”的盛况,这场“七仙祭礼”其实已经过“改良”。村中多名八旬以上的村民回忆抗日战争前尚存的祭礼场面,当年“拜七仙”一般只有50多人,村中巧姐巧女在祠堂绕行一周,动作及过程都较为生硬及简单。
此次典礼为了更具观赏性,珠村除了将参与典礼表演的人数增加至250多名,“那些生硬的动作都已经修改,巧女绕行改为仙女舞,想将仙女下凡表现得更加飘逸。”
女子成年礼 最受瞩目
虽然叩首礼声势浩大,但现场最受瞩目的还是乞巧节举办5年以来首次在公众面前重现的汉代“女子成年礼”。同穿古服,珠村长辈潘慧君给12名年轻女子别上发笄,象征她们“已告别孩提时代”。
“拜———兴———!”女子随声鞠躬、平身,传统味十足的仪式其实是一场由天河职中女学生参与的演出,即将高三的小招觉得很荣幸,“亲身参与传统成年礼,使自己对传统乞巧加深了解。”
“每走一步、袖子怎么摆动,都有讲究。”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珠村民俗专家潘剑明是仪式主持,他透露,此次演出专门请来“汉礼”专家按历史传统还原场面。
着汉服的还不只是参加成年礼的女子们,一位从海珠区坐了2个小时车到珠村的“80后”男子,也是身穿深蓝色长衫汉服,他看完整场还不时举起手中相机拍照。
据悉,昨天在的“汉装客”多是广汉会(广州汉民族传统文化研习会)的成员。“穿着汉服出门,沿路已经有街坊不断在看。”自称“柚子茶”的女子称,尽管感觉别扭,但还是很希望穿着传统汉服来“应节”。而为自己亲手做了一套汉服的李小姐则专门一早从中山赶来,带着晚辈于村中处处流连。
最老“巧姐”:
莫让女儿节 成了婆婆节
今年88岁的黄彩余是珠村巧姐的“四大元老”之一。昨日,她穿着一件粉红色的短衫,端坐在“以良潘”祠堂里面,热情利索地欢迎着我们。1998年的时候,她和村里其他三位老“巧姐”发起了七夕乞巧的活动,逐渐发展成今天的广州乞巧文化节,谈到当年,老人非常兴奋。
黄彩余说,自己很小的时候就会做手工艺品过七夕乞巧了,15岁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整整62年都没有过乞巧节。1998年的时候,孙子也成年了,黄彩余终于闲了下来,于是她和其他三位同龄巧姐一拍即合,决定恢复这一传统节日,过七夕,摆七娘。从此,广州又见乞巧。因此黄彩余和其他三位老“巧姐”谢慧琼、周文联和陈宝好也被称为珠村乞巧的“四大元老”。黄彩余最擅长的是做各种人物,穆桂英、七仙女、花木兰、牛郎织女等好多种人物她都做过,其中一套还被收藏进了博物馆。她的儿媳妇也是一位“巧姐”,而孙女则是一位“玉女”———也就是行祭拜仪式的女子。一家三代乞巧,在村中传为美谈。
黄彩余也提到,她很想教小朋友学手艺,可是现在的小朋友都很忙,忙着读书、玩电脑,基本上没什么心思学乞巧手艺。不过,她对手艺的传承还是很乐观的,她指着旁边正在忙着的中年巧姐们说,她们是2006年加入“巧姐”队伍的,基本每年都有退休了的阿姨加入到她们之中,乞巧节在今天已经不是“女儿节”,成了“婆婆节”了。
■乞巧节在羊城
黄埔:热心的 还是老巧姐
除了天河珠村,黄埔不少村仍保持着乞巧传统,但老巧姐担心后继无人。
在茅岗、横沙、庙头、双岗等几个村子,有一批热心的老巧姐每年都忙着张罗“摆七娘”。每逢节日将近,巧姐们都你50,我100地慷慨解囊,凑钱买制作贡品所需要的钢线,纱网,颜料等等,聚集在自己的祠堂里,大家一起开开心心。而在南海神庙,还有大型的乞巧工艺展演。
但另一方面,也有人对黄埔乞巧文化的未来表示担心:乞巧节的核心———巧姐的年龄普遍都在60岁左右,最老的已有88岁高龄。茅岗巧姐周姨感叹,她们祠堂已经多年没有新巧姐加入了,新一代的人都对乞巧手工艺不感兴趣。
番禺:今年见不到“大七娘”
2008年,广州民间文艺家主席曾应枫来到番禺化龙镇潭山村,完全被篮球场一般大的“大七娘”所震撼了,五条23米长,1.2米宽的长桌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乞巧工艺品,六国大封相、三怪娶妻、杨家将等微缩戏台栩栩如生,加上各种戏中人物,还有做观众的小人,十场大戏同时在人们面前上演。然而今年当记者满怀期待地来到潭山村的时候,街头却冷冷清清。
潭山村村委许书记表示,该村乞巧节一般是组织全村所有巧姐参与,但由于办一场大七娘花费过高,村子的财政消耗不起,这样的乞巧盛会三年才能看到一次。
自有广州乞巧节便有“乞巧女儿形象大赛”,第五届比赛今年首次吸引来台湾姑娘参与比赛。本届珠村有一位村女进入总决赛,将于乞巧节闭幕式当晚(8月27日晚8时),在珠村七夕文化广场与来自港、澳、台及内地的共15名少女一起,同台竞技争当“第一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