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中苏关系的全面交恶,使曾经风行一时的俄罗斯色彩的列宁装、布拉吉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无论男女,蓝灰为主的色调和肥大单一的款式是这一时期中国服装的主要特点。随着60年代后期“文革”的兴起,中国服装被淹没在了一片国防绿的军装里,军服成了这一时期的最高时尚。
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代:60年代军装盛行。中国真正进入了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代。有人说:文革是政治风潮在服饰领域进行了专政。布拉吉被认为是修正,西装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旗袍被认为是封建余孽,稍微花哨的衣服便被打成“奇装异服”,统统被批判。服装逐渐了款式一致、色彩单一,不分男女,不分职业的军装盛行!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
电影《海魂》:赵丹这位五十年代中国电影的标志性男星,镜头里他穿着海魂衫由近而远,渐渐消失在阳光灿烂的十字街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走到中国大街上放眼一望,一水的蓝白相间海魂衫。曾有童谣唱到:海魂衫子大翻领,毛蓝裤子宽裤腿,小白鞋,大背头,军帽一戴就是牛。海魂衫: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走到中国大街上放眼一望,一水的蓝白相间海魂衫。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南京路上好八连倡导的艰苦朴素作风在全国推广继而被机械化简单化地理解和执行。穿新衣服、花衣服成为可耻的事。那个年代不少人恐怕都亲身经历过故意在没有破损的衣服上打上一两个补丁的傻事。
“文革”时,军装是最时髦、最体现革命化的服装,尤其在青年学生中盛行。谁都想搞到一套,没有全套,半身也行;没有新的,旧的也不错。男生穿,女学生们也把长辫子剪成短发,梳成两个“小刷子”,戴上军帽,穿上军装,腰扎皮带,足蹬解放鞋,浑身散发着“革命”气质,代表着当时服装美的时尚。 看当年的结婚礼服都是绿军装,可见当时的痴迷程度。
绒衣:毛衣还不普遍时的替代品,也是当时青年劳动者中一种较为普遍和时髦的打扮,基本只有一种款式:套头、大翻领,颜色也只有红色和蓝色两种,胸前要是印上“XX青年突击队”那就更威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