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中国服装加盟网fzjm.cn手机版 二维码
  • 中国服装加盟网

    广告服务

    免费发布

    首页 女装 男装 休闲 运动 童装 内衣 户外 皮具 孕妇装 配饰 箱包 亲子装 外贸 商务
    服装企业我要加盟品牌招商服装品牌服装商机服装资讯时尚观察服装展会服装市场服装商学院服装图库城市分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服装课堂 » 服装文化 » 正文

    服装回顾之山西服装60年辉煌史回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18  浏览次数:850097789
    核心提示:山西省服装鞋帽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明清时代,在山西的很多村镇即有裁缝铺、成衣店。民国元年(1912年)以后,有些裁缝铺、成衣局开始使用手摇缝纫机。到1924年,全省靴鞋业达136家,从业人员1087人,年产靴鞋37万双。

    山西省服装鞋帽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明清时代,在山西的很多村镇即有裁缝铺、成衣店。民国元年(1912年)以后,有些裁缝铺、成衣局开始使用手摇缝纫机。到1924年,全省靴鞋业达136家,从业人员1087人,年产靴鞋37万双。

    新中国建立后,服装鞋帽业得以恢复和发展,1965年以后,我省逐渐建成专业的服装鞋帽厂。1979年以前,我省服装企业主要是商业来料加工,只收取加工费。1979年以后,企业可以自产自销,有了自主权和灵活性。到1985年底,全省集体所有制服装鞋帽工业企业有194个,职工20371人,产值18908万元,利税1420万元。

    据调查,1980年城镇居民每人平均购买成衣1.5件,1985与1988年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的较高级服装分别是:毛皮大衣31.9件、44件;呢子大衣109.7件141件;毛料制服204.2件、281.6件。

    截至2005年初,我省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及零售就业人员达到3.58万余人,销售额达到约32.96亿元,零售额约20.95亿元。

    服饰:个性斑斓秀衣装

    60年,一个甲子,岁月在人们身边无声穿过,不留痕迹,却又无处不在。稍不留神,世界就变了模样,而人们也换了心情,变了衣装。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品味一下山西老百姓“衣”装的渐变,听老百姓讲讲他们的穿衣故事……

    时装渐欲迷人眼

    上世纪50年代:有穿的就不错了

    2009年:从美国买回大品牌

    讲述者:张老太和小张(阳泉市)

    这两天,小张心里总惦记着自己的一个“秘密”。原来,小张在淘宝网上通过海外代购订购了一条连衣裙,十多天了,她一直在等自己的快递。“我在网上订了一件‘维多利亚的秘密’的连衣裙,贝克汉姆的老婆做过品牌代言,很漂亮啊,800多块钱,卖家先在美国订货,然后再发给我。其实,也不是追求什么名牌,但是花钱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是觉得很开心。”小张笑嘻嘻地说道,“我的衣服两个衣柜都装不下,冬天羽绒服、羊绒大衣、花棉袄,光毛衣就有七八件,还有休闲装、运动服、小西装,各种样式的裙子、裤子,有些衣服我还来不及穿就过季了。”

    “什么衣服不能在商店里面买啊?那街面上不都是商店么?费那事干嘛!”张老太觉得孙女虽然穿的花枝招展,很漂亮,但是“事”多,不懂得好日子来之不易。“上世纪六几年,我们肚子都吃不饱,有穿的就不错了。那时候都是自己做衣服,补丁摞补丁,有点布都给老人和娃娃做衣服了,娃娃们都没有袜子穿,大冬天冻得脚都裂了。到了夏天,男女都穿件大棉布衫就下地干活了。”这时,小张插嘴说:“奶奶,现在穿衣风格又回归了,流行穿纯棉的衣服了,舒服。”

    上世纪70年代:总共三五家店

    2009年:逛街逛到腿软

    讲述者:老马夫妇(太原市)

    老马身高脚大,除了警服和单位发的皮鞋之外,不太容易买到合适的鞋子,“上世纪七几年吧,太原市卖衣服的大商店,也就是五一大楼、省二轻这几家,老马45码的脚,一般买不到合适的鞋,而且五一大楼有的鞋子,其他商店价钱、样式肯定都是一样的。每次老马去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出差,我一定嘱咐他买一双鞋备着穿。”老马爱人如是说。

    “我年轻的时候,太原市总共就三五家大商店。现在可好了,我爱人见了商店就进,试了这个试那个,买一件衣服就要货比好几家。以前逛逛柳巷、海子边,要不就去天龙大厦,现在南城有和信摩尔、燕莎,百盛,新开的王府井,柳巷里面有华宇、贵都、天美名店、铜锣湾,广场东边还有服装城,光一个服装城就够转一天的了。”老马说道。

    上世纪90年代:穿衣服不讲究

    2009年:到县里、市里、省会买衣服

    讲述者:小林妈(临猗县)

    “以前村里人不讲究吃穿,什么苦没吃过,儿子们上初中之前都是我给做衣服呢。前几年我的衣服都是在赶集的时候买的,反正觉得便宜好看就行了,也就是瞎穿穿,啥料子的从来不管。”小林妈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北京上班,一个在太原打工,逢年过节,回家不是给母亲带回吃穿,就是开车拉上家人到县里买衣服。“现在除了小娃的尿布、衣服,新媳妇的铺盖,很少在家里做针线活了。你看,我箱子里面什么衣服都有,给我买的唐装,还有这绣花的棉袄,这么鲜艳的颜色,我这岁数可穿不出去,不过这是孩子们孝顺我的一片心啊!”小林妈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好日子慢慢过吧。”

    走过60年,幸福的生活各有不同,穿衣的故事各自精彩。2009年,走出家门,满眼都是让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色彩和款式;走近橱窗,模特摆着张扬个性、“舍我其谁”的姿态;走入人群,几乎找不到“撞衫”的女人,无论男女老少,不仅是衣服,包括身上的背包、饰品、腕表、鞋子乃至眼镜,雷同的都寥寥,每个人都带着与众不同的美,在他们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生活的富足和快乐,更是个性要求得到极大满足,表达自我心情的一种审美释放。本报记者 冷 雪

    穿衣改不了农民习气

    我自幼家寒,生长在农村,穿衣从头到脚,都是用母亲亲手纺织的土布做的。也没啥样式讲究,能遮丑避寒就行,常常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实在不能穿了,就拿去给婴儿做尿布。1977年恢复高考,我上了大学,母亲怕丢我的人,就开始扯洋布、找裁缝,让人给我做中山装、干部服。从此,我觉得自己像个城里人了,特别喜欢穿中山装,认为它特别适合我,实惠、庄重、不张扬,像个中国知识分子。

    大学毕业后,我每月工资只有54元,一次逛商店,看见一件66元的黑呢子中山装上衣,我特别喜欢,但囊中羞涩,看了几天都下不了决心。最后咬了咬牙,借钱把它买下来,连着吃了几个月的咸菜馒头才把债还清。这件衣服在当时是很昂贵的,我特别珍惜它,只在走亲访友或给学生上课时才穿它。以后经济稍有宽裕,我又花130元买了一件灰呢子风衣。从此,春秋时穿黑呢上衣,初冬时穿灰呢风衣,寒冬时穿棉军大衣,就成了我的定型风格。我不喜欢穿西服,因为它不抗寒,再加上我又有不扣脖子扣的习惯,西服还要打领带,麻烦,束缚人,所以终身不穿西服,骨子里改不了农民习气。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羽绒衣时兴起来,我又给自己添置了一件羽绒衣。但仍然舍不得扔掉呢子服和军大衣。近些年,儿子长大了,老嫌我穿得土。儿子个头比我稍高一些,这样,我们家就形成了一个传统:儿子穿过的衣服送给我穿,我穿过了又送给老父亲穿。儿子永远在赶时髦,我和老父亲也跟着他赶时髦。但这些衣服我穿来穿去,总觉得不像我自己,总找不到穿中山装时那种喜悦的心情。我的衣柜里至今仍保留着那件黑呢中山装,那件灰呢风衣,那件棉军大衣,它们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躺在那里,保留着我的历史,保留着我骨子里的形象。现今,每当我看到有些年轻人穿着故意打补丁、露膝盖的所谓“乞丐服”时,心里就一阵阵感慨,因为这正是我小时候曾经穿过的,我希望这些年轻人在追求时髦的同时更能真正懂得生活的含义!王醒

    晋衣变迁

    “红粉蓝绿青紫色,棉毛皮丝绸麻做;裤子做到胳肢窝,新婚胜似小登科;晋北老汉‘毛窝窝’,晋南大娘‘土布袍’;巧手编来‘中国结’,真情纳出‘踢山倒’;隆冬到,戴毡帽,夏天头上顶青草;花花哨哨数童帽,南北汉子手巾包;红主腰、红腰带,反穿皮袄敞开怀;腰里别着大烟袋,三晋服饰怪怪怪。”这是一首反映山西民间传统服饰的“数来宝”。从整体上看,山西民众的衣饰如同其朴实、勤劳、厚道、守成的品性一样,显得本分、俭朴。服饰,作为人们穿在身上的历史,与共和国的历史同步辉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上世纪60年代的服饰特征表现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当时,人们多在家做布衣,全家人的衣服基本都是自己做。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现在。这一阶段,山西人的服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着装与世界接轨,趋向个性化、品牌化与时尚化。进入21世纪,山西人可选择的服装面料由原来的丝绸、亚麻、棉布、动物毛皮增加到了针织、毛纺品和各种人工合成纤维。服装质地的丰富大大满足了服装造型多变的需求。张繁荣

    业界英雄华泰厚

    柳巷向北,一眼就看到了高悬在临街墙面上的华泰厚的招牌。3楼,房间内一排排缝纫机提示着大名鼎鼎的华泰厚就在这里,即使缝纫机上面都落了灰。在近60年的岁月里,华泰厚在太原市,乃至整个山西省的服装界都赫赫有名,它始终存活在祖父祖母辈以及父母辈的记忆里。

    1928年,河南人黄厚甫来到太原创立了华泰厚。华,象征服装华丽;泰,即信誉如泰山;厚,取黄厚甫之名。当时的华泰厚讲究信誉,实力雄厚,很快受到达官贵人的青睐,成为太原“八大洋庄”之一。抗日战争期间,华泰厚以重金从京、津、大连等地聘请名师20余人,专做高级呢绒服装。据说华泰厚的制衣工序多达百道,衣服样式非常考究,做工精致。1955年,全国纷纷进行公私合营,太原市24家私营服装店大多并入华泰厚,成立了“地方国营太原市华泰厚缝纫厂”。上世纪80年代的华泰厚真正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职工人数最多时有300人之多,在技术上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那时,华泰厚不仅多次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服装界举办的各种比赛并获奖;而且普通老百姓经常要排队甚至“批条子”才能在华泰厚做一件衣服。那个年代,他们以能在华泰厚做一身衣服为荣。

     
     
    [ 服装课堂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留言
    提交留言

     
    推荐图文
    推荐服装课堂
    点击排行
    最新服装资讯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Copyright©2003-2017中国服装加盟网www.fzjm.cn版权所有
    北京服装加盟天津服装加盟上海服装加盟重庆服装加盟河北服装加盟山西服装加盟辽宁服装加盟吉林服装加盟黑龙江服装加盟江苏服装加盟
    浙江服装加盟安徽服装加盟福建服装加盟江西服装加盟山东服装加盟河南服装加盟湖北服装加盟湖南服装加盟广东服装加盟海南服装加盟
    四川服装加盟贵州服装加盟云南服装加盟陕西服装加盟甘肃服装加盟青海服装加盟内蒙古服装加盟广西服装加盟西藏服装加盟
    宁夏服装加盟新疆服装加盟香港服装加盟澳门服装加盟台湾服装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