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山装、列宁装、干部装,到喇叭裤、蝙蝠衫、休闲装……裁缝江继明一家从服饰的变化,见证了社会的变迁——
一把剪刀下,裁出了不同样式的服装:上世纪50年代初期,裁剪出的是中山装、列宁装、干部装;80年代,裁剪出的是喇叭裤、西装、蝙蝠衫;90年代,人们身上的穿着,则是五彩缤纷……
裁缝江继明一家,就是这段服装变迁史的见证人。
上世纪50年代,列宁装、布拉吉最时尚
1949年的服装,和那个年代一样,正好在一个历史的转折期:“上等人”紧跟美国潮流,穿着高档料子的西装、礼服;“传统派”穿着长衫;普通老百姓,穿的是短衣,被称为“短衣帮”,衣服破烂不堪。
5月22日,江继明和女儿江燕商讨网络如何和服装相结合。现在制作服装已经用上了电脑。
这一年,是江继明在上海“培罗”西服店当学徒的第三个年头。此后,剪刀、尺子就成了他一辈子吃饭的工具。
“有钱有势的人,对衣服讲究到了极点;一般老百姓,有件衣服穿就不错了,这就是那时的社会。”江继明说。
“新中国成立后,对服装式样没什么特殊限制,但领导人在服装上给人民做了示范。”江继明说,领导人在开国大典上的穿着,给当时的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越来越多的人脱下了华丽的服装,穿上了符合新潮流的服装。“中山装、干部装、列宁装、人民装慢慢流行起来。列宁装通常是灰颜色的,双排扣,有一个腰带,开始时不分男女,后来成为女装。”
1951年,学徒江继明终于顺利出师,不久,江继明被分配到一家专门对苏联出口的服装厂工作。“出口的男装,主要是大衣、列宁装;女装主要是布拉吉。”
在这家服装厂里,江继明第一次见到了电动缝纫机。“第一次见到电动缝纫机时,我吓了一跳,只见它‘哒哒哒’几秒钟,一条线就缝好了。”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援华苏联专家,特别是女专家的服装成了当时的潮流,很多女孩子穿花布,布拉吉也慢慢流行起来,中苏之间有了矛盾后,大家就不叫布拉吉,改称连衣裙。”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三样”“老三色”一统天下
“上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后期,当时人们的穿衣有‘老三样’、‘老三色’这种说法。”江继明说,“老三样”就是干部装、中山装、人民装,“老三色”就是蓝色、灰色、黑色,在样式和颜色上都很单调,帽子基本上是解放帽,也很简单。
江继明记得,当时除了“老三样”、“老三色”之外,洗旧的军装、军便装,也是人们模仿的穿衣打扮,是很时髦的服装样式。
不过当时的人们依然在追求美。“在文革时期,白衬衫、蓝裤子也是一种非常标准的搭配。有女孩子为了追求美,甚至用粉笔把田径鞋涂白。”
江继明在上世纪60年代担任技术员时,指导工人如何裁剪衣服。那时的服装许多还用手工制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被压抑许久的服装需求迅速膨胀。粮票废除了,布票废除了……物资供应也渐渐多起来了,人们的选择也多样化起来。
上世纪80年代初,年轻人大胆穿起喇叭裤
“那时候,人们想穿好看的衣服但又不知道穿什么,喇叭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穿着喇叭裤提着录音机走在大街上,当时是一种时髦。”江继明说,一开始时,人们穿它是很隐蔽的,后来渐渐在校园里传播开来,有些胆大的年轻人就开始穿很大的喇叭裤,还有一些则是穿起了蝙蝠衫。
与此同时,传统一点的人穿起了西装。“当时不少国家领导人率先穿上了西装,在领导人的带动下,西装很快成为热点。”江继明说,怎么穿西装、打领带,当时很多人还不会,于是报纸上出现了一些文章,教导大家怎么样穿西装、打领带。
随着人们在服装选择上的多样化,服装业也快速兴起,社会上对服装制作和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很多乡镇、甚至村里都办起了服装厂,到处都在找裁缝。”
作为一名老服装人,江继明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培养服装人才的热潮中去,他加入了浙江省纺织工业学校(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服装开始与国际潮流同步
岁月在流逝,人们身上的服装也在不断变化:上世纪90年代早期,牛仔裤渐渐被人们接受,90年代中后期牛仔裤越来越流行,羽绒服也成为城乡人们冬天常见的服装……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服装逐步和世界接轨,甚至是同步。”江继明发现,什么服装、面料只要国外一流行,中国就很快跟上了:环保的天然色彩面料,在中国也流行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流行黑白灰,中国也跟上了……
江继明1998年正式退休。此后,他个人出资20万元,在学校办起了红帮服装文化研究所。江继明的女儿江燕也加入了研究所,她现在除了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还在宁波大学香港服装学院讲授裁剪。
“现在服装工业化的能力,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江燕说,当年宁波的服装出口在全国无足轻重,改革开放30年后,却成了纺织服装出口的大市,前几年出口总额就突破了100亿美元。在宁波,有的服装企业一天能产出10万件服装。
当年手缝、脚踏缝纫机缝制服装的工艺生产也变成了机械化大生产。“现在服装行业已经充分实现了工业化。”江燕说,解放前一个裁缝大约要花5天时间做好1件衣服;改革开放前,一个裁缝大约要花1天做好1件衣服;现在一个工人1天可以做好5件衣服,60年来生产效率提高了不下25倍。
进入新世纪,人们着装越来越追求个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式各样的服装,形成一股大潮,即使是多年从事服装行业的人们,也很难说清楚:唐装、露脐装、吊带、肚兜装……同时,服装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随之而来的,则是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从事服装行业近20年的江燕说,现在服装款式,只要稍微缺乏个性,就很难卖出去。
“最近这几年,变化简直是‘目不暇接’。”江燕觉得,如果服装行业解决了模仿问题,同时树立品牌,把创造创新能力提升上去,未来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