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小说家毛姆就曾跑到东南亚的沙滩,触景生情,写下了畅销小说《雨》;俄国文学家契科夫也曾以《绿沙滩》为名,著下一段轶事;而英国小说家艾力克斯葛兰(Alex Garland)索性直接写下小说《沙滩》(The Beach),其后更被翻拍成同名电影,由莱昂纳多(Leonardo DiCaprio)主演,《猜火车》的导演丹尼保尔(Danny Boyle)执导;美国人也拿这个做文章,将夏威夷海滩的缤纷集结成剧集,以海滩救生员为题的经典连续剧《海岸救生队》又是登场。
风靡数十年的美国肥皂剧《Baywatch》(海岸救生队)
如此之多的故事都在沙滩上演,无论是现实的,小说的,还是影像的,总免不了男男女女发生的浪漫纠葛。其中,除了男女主人公,场面中暴光率最高的,占了大半戏份的另一主角——比基尼(Bikini)也是你万万不可忽视的。
1946年,第一件比基尼问世
比基尼本是一个地名——1946年的原子弹试爆就在太平洋的比基尼岛进行。那时的女性只敢穿着立领、平角的紧紧包围着身体的泳衣游泳,沙滩的景象和现在的春光明媚差远了——只能称作“黑云压城城欲摧”,浑然感受不到自然的美态。18天后,法国人路易斯里尔德在巴黎推出了比基尼,由三块布和四条带子组成的泳装终于掀开了李敖所谓的“世界文明进化的里程碑”,随后人们便执着在胯部的倾斜角度上做文章,直到前些年终于呈现出了一方“直角”,不知人们肯否就此罢手?
比基尼诞生之前,男人女人们的泳衣都是连体的。
图为:1946年戏剧旬刊画报1册上,梅兰芳在美国期间的泳装照。
不过最初在中世纪的时候,别说是比基尼,沙滩之类的东西,就算是洗澡、游泳——那也都是件不得了的大事儿,甚至人们会制造一系列理由来阻止。直到17世纪,妇女们洗澡都是件相当辛苦的体力活儿,过程中必须穿着长及脚踝的厚衬衫外加一顶帽子来保持体面。到了19世纪,泳装总算开始进化,长度从脚踝到了膝盖,但令今人啼笑皆非的是,妇女们在泳装下边还穿着裤子或丝袜,同时头戴游泳帽,脚上穿着类似芭蕾舞鞋的系带拖鞋。这套形同“戏服”的泳装最可怕的是它的重量,一经水浸,湿度可达30磅,不宜于负重沙袋。
如今,沙滩装的选择已教人眼花缭乱,不用说百货里的大型专柜,你只要上著名的沙滩装网店Diane’s Beachwear随便看看就保准你摸不清方向。
由于天性关系,美国与澳洲可称得上沙滩装的领头羊,各自都产出了一大批的沙滩装品牌。且多是以布料少,颜色夺目的为主,澳洲的如Roxy、Billabong,美国的如Betsey Johnson、Ed Hardy、Juicy Counture以及ViX等。
今年时装界不再单纯的炫耀性感,比基尼也渐渐失去了独挑大梁的地位,被人们视为“落伍”的连体式泳衣反而大热。在09春夏季的Louis Vuitton沙滩装系列中就可看到,沙滩装的设计愈加倾向于塑造出天然、高贵的美感。整体剪裁浑圆一体,在胸前等处多用镂空花饰作点缀,而胯部的剪裁也不再一个劲地往上提,拿捏住了端庄、雅致的度量。与之同一范畴的还有Celine,Dolce & Gabbana,La Perla,Stefania Bini等。
不过,虽然连体泳衣样子好看,却有些中看不中用之嫌,真心实意想去海中嬉戏的女生们多半还是挑比基尼。归根结底,连体泳衣便捷性实在不够,只能摆在岸边当花瓶。举个例子,若是章子怡“海滩艳照门”当日身着的不是一扯即掉的比基尼,而是需要花上好几个步骤的连体泳衣,不仅浪漫气氛顿消,恐怕其男友Vivi也会面对不知从何下手的窘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