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新式旗袍流行,图为阮玲玉。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人衣着以大排扣的“中山装”为主。
上世纪70年代末,“的确良”开始流行。
上世纪80年代初,喇叭裤是所向披靡的时尚。
上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的裙子成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时尚的标志。
上世纪80年代,健美裤流行了相当长的时间。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内衣外穿、无肩装、露脐装在中国出现。
21世纪,混搭风流行开来,彻底颠覆了“整体着装”的传统概念,为诠释个性风采注入了极大自由。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它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而从青年人的服装变迁,更可看出风气之先,潮流之变。
20世纪初
中山装、新式旗袍
中山装由于孙中山的提倡,也由于它的简便、实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予了新的含义。
由于满族统治政权的消亡,旗袍此时穿着者甚少,西式中式装扮熙熙攘攘纷繁并处。旧式的旗女长袍已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装扮中开始酿成。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装扮上的陈规陋习。
20世纪50年代
列宁装、花色布拉吉
列宁装的主要特点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列宁装在年轻的新中国流行,除了表明当时中国女性在精神上的革命追求之外,还因为它或多或少带有一些装饰性元素——双排纽扣和大翻领;此外,它附加的腰带的紧束功能有助于女性身体线条的凸现。女干部着列宁装的甚多。女青年中最时髦的打扮是蓝色或灰色的背带工装裤与白衬衫。
上世纪50年代末,前苏联某领导人到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一时间,穿花色布拉吉成为时尚。布拉吉是俄语连衣裙的音译,款式极其简单:宽松的短袖,泡泡的褶皱裙,简单的圆领,腰际系—条布带。这种款式健康活泼,不做作,流行了很久,以至于现在许多中年妇女夏季的裙装还是这种稍加变化的布拉吉。
20世纪60年代
干部服、中山装
干部服热是受军队服装的影响。进驻各个城市的干部都穿灰色的中山装。这样的装束实际上就是老解放区干部的打扮:洗得发白的灰色四兜棉布中山装,首先效仿的是青年学生,革命的热情激励他们穿起了象征革命的服装,紧接着各行各业的人们争相效仿,有的人穿着西服,外面仍罩着一件干部服。
此后,又出现了其他的款式,比如青年装、学生装、军便装等,与中山装相比,仅领、兜有点变化,形成中山装系列。
20世纪70年代
“绿色海洋”军便服
十年“文革”时期,开始了“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军便服时代。“文革”时期,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色旧军装,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除红卫兵外,工人、农民、教师、干部、知识分子中相当一部分人也穿起了军便服。这一时期,服装的等级意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阶级意识。在原有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思想风尚中,又增添了浓烈的革命化、军事化色彩。
20世纪80年代初
喇叭裤、健美裤、连衣裙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重新打量穿着,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
于是,年轻姑娘们穿着碎花的“的确良”裙子,结伴站在栏杆边旁若无人地聊天,随意地摆弄着连衣裙,金色阳光斜照着她们妖娆的身姿,成为了贫瘠年代里唯一的风景。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内地,向年青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而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80年代。这个时期也被认为是中国服饰发展春天与中国人时尚观念复苏的真正开始。
上世纪80年代初,银幕上的“红裙子”使得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服装色彩和样式,一个多样化、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大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连衣裙等各型各色的服饰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所向披靡的时尚……
20世纪90年代
崇拜奢华名牌
上世纪90年代,豪华、昂贵、珍稀不再是用来批判西方生活方式的专用词,也已成为一些腰包充盈的人们理直气壮追求的生活目标,对名牌的崇拜成为高尚品位的表现。
21世纪
DIY个性服装盛行
21世纪,人们从简单的跟随潮流到引领潮流;从盲目崇拜名牌到DIY个性服装的盛行,无不体现出了时代的更替和进步。这个世纪是张扬个性的时代,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更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自由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