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一件服装引发的时尚狂潮
两千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古罗马帝国首都的一家剧场里爆出一条当时最具轰动性的新闻,这条新闻在口耳之间迅速传遍整个罗马帝国,人们很快就都知道了这一新闻的大致内容:当时的国家元首恺撤大帝出现在这家剧场的时候,身着一条无比华贵的长袍,长袍呈紫色,闪动着如同钻石般的光泽,国王穿着这条长袍进入剧院的时候,仿佛天神下凡一般,在场的人们都惊的目瞪口呆——那件衣服实在太华丽了!太高贵了!太神奇了!
后来,这条时装新闻传的越来越详细:大帝穿的神奇的长袍来自一个叫做“西奈(Chine)”的国度,所用的布料名叫“丝绸”,是波斯人赶着骆驼不远万里运来的,运输这些丝绸的那条路叫做“丝绸之路”。那时的丝绸在西方世界可是真正名符其实的“钻石纤维”,古罗马王公贵族争相竞购而不得,以拥有一小片丝绸为荣。
日本:全盘“唐”化着“和服”!
六百多年过去了,东方的“西奈(Chine)”迎来了大唐盛世,那个改名叫做“大唐帝国”的国家,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洲大陆上生活的还是印第安原住民,欧洲进入了漫长的黑暗的中世纪,这些“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并不入流。火车、轮船、飞机,这些现代化的玩意儿还得千年之后才能发明,这使得东方的大唐帝国有些遥不可及,尽管“神奇的长袍”让古欧洲人心驰神往,但仅靠骆驼运输的服装进出口贸易和他们掌握的粗浅的桑蚕养植技术只能满足极少数达官贵人显摆身份的心理需求,普通的老百姓只能望“唐”兴叹。
做为一个名符其实的超级大国,大唐帝国不仅仅输出丝绸、瓷器和茶叶这些形而下的东西,还要输出文化、价值观这些形而上的东西,和现代超级大国有所区别的是,大唐帝国输出的手段是温和的,并不要求别的国家接受什么“普世价值”。一个叫做日本的岛国,得地利之便,及时实现了“全盘‘唐’化”,作为“唐”化的成果之一“和服”,就是大唐帝国服饰的翻版。一千多年过去了,岛国的“和服”比起大唐帝国的服装样式并没有改变多少,直到今天,世界上仍一直把“和服”称为“唐服”!
由于满清入关这一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普通民众头脑中对于大唐帝国服饰的记忆被强行抹去,而对于服饰这种很讲究视觉美感的东西,抽象的文字实在缺乏足够的表现能力。我们不妨参照“和服”来了解大唐衣冠的风采,以弥补我们想象力的不足。需要提醒的是,我们只能说“和服像唐服”,而不是“唐服像和服”。就像我们说“儿子长的像老子”,而不能说“老子长的像儿子”。
唐服和和服首先是“衣裾”有区别,衣裾就是衣服的下摆,和服的下摆基本上是紧巾着大脚的曲线往下收,呈倒“八”字,显得很拘谨,但也使人走路时迈不开步,只能迈小碎步,而女性迈小碎步走路会显得温柔一些,这应该和日本人的大男子主义有关。而唐服的下摆则是正“八”字,从上往下显得较为宽松,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一般都有唐太宗李世民的画像,画像里的李世民微腆将军肚,衣服下摆明显宽松,显得飘逸大度。
还有就是唐服和和服在衣袖裁剪上有区别,尽管两种服装都是广袖(宽袖),但和服从腋下到袖口,和服的裁剪是比较直的,也就是说袖管到袖口之间的线条变化很突兀,看起来生硬艰涩。而汉服,从腋下到袖口的裁剪线条是一条流畅的曲线的,很符合人的视觉审美。
此外,“唐服”和“和服”最大的区别还在女性服饰上。我们知道,大唐朝从建立到灭亡持续长达280多年,唐朝初建时,女性的服装的领口防守还是比较严密的,杨贵妃式的低胸性感装大流行时已经进入盛唐,而“和服”脱胎于初唐,因而和服的领口从来都是“严防死守”,缺乏从容、自信的天朝气象。另外,女性和服腰间的带子非常宽,这在唐服中,从来没有一款服装的腰带比和服的腰带宽。当然,大家对和服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和唐服区别非常明显的是女性和服背后有一个“小包袱”。
尽管“唐服”和“和服”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我们仍然可以凭借岛国的和服来了解天朝衣冠史。这是因为“唐服”和“和服”的基本元素大致相同,即:上衣下裳相连、外观如英文Y的衣领、衣领系向身体右边(“交领右衽”)、衣袖宽大(宽袍广袖)、用衣带、不用衣扣(隐扣系带)。今天的朋友特别要注意的是,古时非常讲究“右衽”。方向切忌相反,“左衽”极不祥。
和服和唐服如此相似,以至于以满清忠臣自居的辜弘铭,到东瀛见到日本的典章制度、文物衣冠之后,竟然流着眼泪感叹:日本人才是真正的唐代中国人,日本文化才是真正的唐文化。
事实上,唐朝的文化、价值观输出绝不仅仅涉及日本,许多东亚国家比如朝鲜、韩国和越南,直到今天仍在一些正式场合将着“唐服”做为礼服——如同和服,他们的民族服饰只是细节上有所个性化而已。大唐帝国的长安不仅是当时的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还是国际时装之都,引领着世界的潮流,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法国巴黎和意大利的米兰、都灵,皮尔卡丹如果在1980年代去的不是北京的长安街而是大唐长安城的东市,[法国的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先生在1980年代访问中国,在长安街上留下一幅照片,皮尔卡丹神采飞扬,而他身边的中国人则衣着土旧,单调,形成显明对比。]那他肯定没有那么神彩奕奕,自信满满,而是诚惶诚恐,小心翼翼,生怕举止失当,不符天朝大国流行的“国际礼仪”。
“拿来主义”:唐服没有胡夷辨
今天的人们,每当提起唐朝服饰时,第一印象恐怕是杨贵妃的低胸性感——那是大唐盛世人们自由、自然、自信、开放、开明、豁达的外在表现。
是的,大唐盛世是一个兼容并包、高度开放的国时代,拥有每个时代的超级大国所独有的广阔胸襟和博大胸怀,唐朝人不会有胡汉衣冠之辨,无论穿什么衣服,他们都不会有“服妖”的心理障碍或者体制障碍。(所谓"服妖",按照《汉书》五行志的说法,是"风俗狂慢,变节歇度,则为剽轻奇怪之服,故有服妖"。除非是圣人制定的,否则就有"服妖"的嫌疑,而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举动的,将被绳之以法!)假如李世民生在今天肯定不会拒绝穿西装革履出访世界,绝世美女杨贵妃当然也要试试最新款的比基尼在T型台上秀一圈。唐朝,是一个什么都能穿,什么都敢穿的时代,甚至,唐朝人把“胡服”当作是最重要的日常服饰之一。
大唐天宝年间,一个名叫元稹文学青年来到洛阳,大街上来来往往穿着胡装的美女让他眼花缭乱,惊奇不已。这些美女们头戴浑脱帽,身着窄袖紧身翻领长襦裙,下着长裤,足登高腰靴,酥胸半裸,波涛汹涌,粉臂如藕,风姿绰约。这给元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