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是德国人发明的,发明的时间大致是与自行车同时代的19世纪初叶。我收藏的这本利康牌缝纫机广告书扉页上,有利康缝纫机器制造厂的残缺照片,从相关的说明上可以知道,德国的利康缝纫机器制造厂位于德国的图拉区镇(Durlach),1914年时,该厂占地一百多英亩,有工人5752人,办事员560人,可称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缝纫机制造厂。 缝纫机何时传入中国?我查不到确切的根据。广告书的印刷时间是中华民国三年岁次甲寅,即公元1914年。据广告书所载,德国利康公司在中国的上海、杭州、汉口、青岛、胶州、济南、南昌、宁波、绍兴、潍县、周村、沙河、即墨等13个城镇设有利康缝纫机器发行所。也就是说,在1914年的中国,德国的利康牌缝纫机已在广泛使用了,因此,缝纫机引入中国的时间应该远远早于1914年。当然,它的推广速度是缓慢的,这有赖于中国人服装的改制,清政府被推翻和民国政府的建立、中山装以及西服的引进,为中国人广泛使用缝纫机提供了催化剂。
广告书中有一则“缝衣机器广告”:“当今中华民国自建共和以来,万事维新,即西式衣服业已通行全国,莫不爱其便利异常也。所惜制造无方,故日用西式衣衫必购自店铺,此种便利外输实为浩大难塞,惟有创造各种缝衣机器,能制百样中西衣服,心意所及,均可立时告成,且其成件之精细坚固,尤胜手工万倍……”缝纫机在中国的推行始于家庭加工业的裁缝店,然后再有大中型的服装加工厂的批量购买。利康洋行的中国买办在广告书中撰写“实业论”,鼓吹实业强国富民的方略,文中写道:“愿我中华民国男女同胞,振起精神,快学实业之真技,速办有用之缝机,即得无穷之利益,更挽独有之权利,富国富家基在此乎?!”直至今日,这位买办的实业救国论还在鼓动着中国的一些地区大办制衣工厂。
照片中所列的利康第二十八型有盖有斗的家用脚踏缝纫机的现价是大洋54元,拔期(即分期付款)是大洋60元,价格不菲。商家为吸引客户,开列了保修7年的承诺,并在各地举办缝纫培训班,购买缝纫机的客户可以就近报名参加培训。照片所列的利康缝纫机器男学校开设在上海英租界四川路116号利康洋行总行的三楼上,有学生百余人,教师六人,分班教学。可见当时利康缝纫机在中国的销售状况之火爆,许多中国孩子无钱上学读书,便把学习缝纫技术当作一门吃饭的手艺来下工夫。
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缝纫机仍名列中国人结婚的三转(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一响(收音机)四大件中。上海的蜜蜂牌、蝴蝶牌(早期叫无敌牌)缝纫机曾长期需凭票供应。大致自90年代始,购买成衣成为中国人的衣着习惯,缝纫机开始逐步退出家庭。许多小型裁缝店亦被大型的服装厂兼并,服装工人们使用的是电动缝纫机,曾一度兴旺的家用缝纫机厂只能纷纷转产,家用缝纫机的辉煌已成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