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在上海有一大风俗,就是穿着最时髦的服饰逛淮海路,就像欧美人穿着最美的服装去歌剧院一样。淮海路成了中国时装表演的天然大舞台,中国百年标志性的服饰每每在这里亮相、定格,曾一再出现在描写上海故事的影视作品里,更出现在海内外以上海为背景的文艺作品中。从20年代起,淮海路就有了商业街的雏形。30后代起就有了“东方巴黎时装街”的美誉。在这里,20年代就有改良的长衫、旗袍,还有青年装、与中袖斜门襟中装加小喇叭长裙,女学生装;30年代就流行西装、长衫、马褂、改良旗袍、短袄;40年代就出现了俄式、欧式、日式西装,中山装、时装、连衫裙、时装衬衫、胸罩内衣;50年代流行中山装、列宁装、青年装、背带装;60年代初至文革前重又出现时装、西装,还有茄克衫、派克大衣、中西式棉袄、短大衣,甚至还出现了尖头皮鞋、小裤脚管裤子、男式花衬衫等;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也有流行服装,那就是两用衫,绒线衫、中山装、军便装,甚至是军便装、军棉大衣,而较为高档的是“呢中”(呢绒中山装)、呢绒短大衣;70年代末到80年代,结束了服装黑灰蓝的一统天下,开放初期出现了种种的牛仔服、喇叭裤、将军衫、公主衫,再现种种红色、白色、黄色、绿色等单一色彩的流行,大花头、小花头、印条、印格等印花面料的流行,还出现了种种马海毛热、皮服热、羊毛衫热、影星服热、歌星服热、球星服热;90年代的服装进入万紫千红的年代,各种时装、休闲装、运动装、旅游服、职业装、婚礼服、新娘装、孕妇装、太太装、少女装、淑女装、学生装、茄克装、西装、派克大衣、风衣、内衣、睡衣、泳装等细分化、多样化;新世纪上海的服饰同世界接轨,海内外品牌的各种服饰在沪上纷纷出现,穿服装,不仅讲式样、讲面料,更讲流行色,讲个性特征,讲品牌,中装西做,西装中做,绿色服装,保健服装,能穿出好心情的服装,都成了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