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现在的年轻女士都喜爱“露美”,用以展示自己苗条的身材和漂亮的面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然而对于“藏美”这个概念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的确,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生活的人很难理解为何要“藏美”。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缓慢,物质匮乏,生活中少不了粮票、布票、肉票、油票……物品供应全靠计划,每家每户都是“看菜吃饭”,计划着来使用各种票证。那时,经济发展跟不上,思想观念也相对落后,“藏美”是个普遍的共性,全国上下,不论男女老少,衣着都被“蓝、绿、灰”三色一统天下。
那段困难时期,农村一般人家条件都差不多,衣着也相似,根本谈不上打扮。大多数人家孩子多,买不起衣服。只有在过年的时候,人们才从自家的账单上挤出一点钱,添点新衣服。若是经济拮据点的人家,只能为小孩买点布请缝纫店做一件衣服,大人有时好几年才能添一件新衣。条件稍好一点的人家,穿着也不敢太显眼,外套与大家差不多,只是将好一些的衣服穿在里面,回到家里后才脱掉外套,展示一下好衣服。
印象中有一年春节,母亲为我买了一条布料,拉着我的手到裁缝店里做衣服,一连几次叮嘱裁缝师傅,说小孩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把衣服做得肥些,可多穿几年。结果裁缝师傅真的将衣服做得很肥,我穿在身上实在太大了,最终这件衣服只得让给了哥哥。两年后,这件衣服才穿到我的身上。经济上的落后严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认为新潮就是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落后的思想观念像阴霾一样,笼罩在人们的头脑中,久久不能散去。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刚上初中。同在一个村子里的表姐,她正处花季年龄,是村子里面孔、身材都很出挑的一个女孩。那时社会上流行喇叭裤,不过农村还是很鲜见的。在南方工作的舅舅给她买了一条喇叭裤,她高兴得几天都沉浸于幸福之中。有一天,她穿着喇叭裤上学,吸引了许多村民和同学的目光。回到家后,一向严肃的姑妈看了很不顺眼,连声说:“不成样子,不成样子。”立即让表姐将裤子脱下来,送到裁缝店,让裁缝师傅改成平常的直筒裤。表姐看到自己的裤子被改做,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气得几天没有和姑妈说话。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也跟着时代的节拍,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的确良衬衫是那个年代很高档的衣服,一般是要有点身份和条件好些的人家才穿得起。记得有一年,母亲咬咬牙,硬是“口里夺食”,卖了家里50斤大米,才让父亲穿上人人羡慕的的确良衬衫。这件衬衫父亲平时也不大舍得穿,只是在外出或是开会时,才会穿上这件衬衫。在我的印象中,父亲非常珍惜,一直穿了10多年,补了几次,才最终放弃。
随着农村推广土地承包责任制,人们的经济条件不断改善,穿着不再像以前那样“清一色”了,而是“丰富多彩”。在县城,大大小小的服装店如雨后春笋地经营起来,店里面的衣服琳琅满目。很多百姓放弃了多年买布缝制衣服的做法,喜欢逛市场,进服装店,挑选自己喜爱的服装了。夹克衫、太子裤、牛仔服、西服等各类服装相继进入寻常百姓家。
以前,人们一套衣服得穿一个星期,甚至半个月才换。渐渐地,大家的衣服换得也勤快了,有时一天都要换一到两次。家里的衣橱快成了服装店,衣服汰旧换新的速度也加快了。
每当我们买回新衣服,父亲和母亲就不断叹气摇头说:“可惜可惜,现在年青人吃穿不愁,。可这衣服却穿不了几次旧扔。”他们总怕浪费,将我们丢在一边的衣服,套在自己的身上,引来周围邻居好奇的目光,说父母亲越活越年轻。
进入新世纪,人们的穿着越来越讲究,穿衣服开始品牌化,注重挑选名牌。各种各样的品牌服装应运而生,城市街面上的服装店不再是大杂烩,而是装潢考究的品牌专卖店,国内品牌、国际名牌应有尽有。人们将着装品牌化作为自己美的追求。现在,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网上购买服装成为潮流,许多年轻人开始通过网络定做自己喜爱的服装,追求时尚,张扬个性。
好时代,好日子。
人们的生活逐步走向小康,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尤其是青年人穿衣打扮讲求多变和个性,在追求美中更多的增添了时尚、个性、前瞻等元素。从“藏美”到“露美”,在服装的变化上,不难看出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人们内心思想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