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中国服装加盟网fzjm.cn手机版 二维码
  • 中国服装加盟网

    广告服务

    免费发布

    首页 女装 男装 休闲 运动 童装 内衣 户外 皮具 孕妇装 配饰 箱包 亲子装 外贸 商务
    服装企业我要加盟品牌招商服装品牌服装商机服装资讯时尚观察服装展会服装市场服装商学院服装图库城市分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服装课堂 » 服装文化 » 正文

    虎门服装发展简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0-06  浏览次数:630481675

    虎门服装发展简史

    每一个脚步都汇聚成改变的力量

    从一个小渔村到“中国千强镇之首”和中国最大的专业服装市场之一,虎门能谱写今天的辉煌,绝非偶然,而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他们在“破”与“立”的艰难选择中,懂得把握每一个机会,两者相辅相成,携手并进,虎门才创造了历史。

    文/本刊记者 剑 歌

    图/剑 歌 黄敬华 覃燮妍

    太平“地摊”,站在“时尚最前沿”

    上世纪70年代末,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虎门太平的街边出现了卖东西的地摊,有日用生活品,有电子表,但更多的是花花绿绿的服装。

    在那个年代,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有人迅速将这一“异常动向”反映到虎门有关领导那里,但虎门的领导却没有立即派人去“驱逐”,而是决定先了解一下情况。

    了解之后,领导采取了“不作为”立场:睁只眼闭只眼。

    当时的虎门还是一个面积很小的公社,社址在太平。太平“城区”很小,人口还不到2万,周围全是农村、水田。太平人很穷,一天只有一毛多钱的收入,连鞋都买不起,很冷的时候,太平农民还赤脚挑着水下田干活。

    虎门公社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偷渡客”多。由于毗邻香港,“文革”以来,很多虎门的年轻人游泳偷渡去香港,人数有6000多人,占虎门公社全部人口的1/4。当时有一种说法,叫“青年跑光,土地生荒,老人心慌,干部难当。”

    为什么跑到香港?原因很简单,“那边吃油,多过我们喝水。”

    这些年轻人跑到香港,一没文化二没特长,一般会在两个行业落脚:服装与餐饮。虎门人吃苦耐劳,懂经营,经过几年的跌打滚爬,这些“偷渡客”渐渐在香港立下足,有了积蓄,看到家乡的亲人还很穷困,在他们返乡探亲时,常常会带回一些服装、日用品等。而虎门的家人一旦去到香港,一般也会“满载而归”。这些物品大多比较“时髦”、“新鲜”,他们刚开始舍不得用,到后来家里越来越多,用不完,便有人拿到路边摆地摊卖,换些日用钱。

    出现在地摊上最多的物品是衣服。

    那个时候,国内百姓穿的衣服要么是军绿色,要么是蓝色,虎门地摊上的衣服来自于香港,花红柳绿,一下子就站在了“时尚的最前沿”。当地年轻人开始购买这些衣服。

    凡事都有示范和从众效应。街边卖衣服和买衣服的人都渐渐多起来,大家心照不宣:既然别人能卖、能买、能穿,我也能!

    一些更加精明的虎门人从这里敏锐地捕捉到一种潜在的商机,于是,他们不再满足亲戚给的那点东西,而是开始利用在香港的各种关系,进一些衣服或布料;一些渔民见香港的东西在街上那么好卖,觉得有利可图,也利用到香港进行海鲜产品贸易的时候,带回一些这类商品;有的家庭没有渔船去香港,就偷偷跑到深圳沙头角一带“进货”……几块香皂,十几双袜子,从小额贸易起步,最后越做越大。

    这便是虎门个体、私营经济的雏形。

    据了解,当时虎门大约有二三十家这样的商贩。

    正是他们,创造了虎门的历史。

    面对这一状况,如果碰到一个思想保守的地方政府或领导,可能会把这一“新生事物”扼杀在萌芽状态。但当时虎门公社的干部却没有这么做,而是因势利导,看到一个个地摊所处的卫生环境很差,商贩像“走鬼”,遂决定在太平专门划出一个市场供当地人交易。

    这在当时是一个风险极大的决定。

    但虎门公社的领导层却坚定不移。

    其实,虎门领导层的思想早在前两年就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1978年4月,港商张子弥来到虎门,提出要在这里开办一家手袋厂。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有召开,“资本家”到内地办厂还是一个相当敏感的话题。但虎门的干部们没有回绝,而是层层请示,最后竟然请示到了广东省委。

    省委领导思想开明,同意了,有关部门还在报告上盖了个大红印章。同年7月,“太平手袋厂”开业了,编号是“粤字001号”。

    “太平手袋厂”是广东开办的第一家来料加工厂,也是全国第一家。

    当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人冒着风险搞联产承包的举动被载入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史册,而虎门人率先引进合资企业的胆识,也载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史册。

    有人开头,就有人跟随。1979年3月,一位“逃港者”以“港商”的名义回到虎门的龙眼大队,想在这里开办一家发具厂,做假发套。这让当地领导很为难,一个是对方的身份,一个是对方生产的产品。但虎门领导层最后还是为对方开了绿灯!报告递到省里,省里又批了下来,编号为“粤字003号”,这也是全国第一家在农村开办“三来一补”企业。

    这两项“第一”,也成为虎门人敢为天下先、勇立潮头的最好证明。

    而如今虎门领导专门为“走鬼”们开辟“交易市场”,再次证明了虎门人的胆识!

    “大排档市场”

    烹调出虎门未来

    1981年,虎门公社将散乱在太平街巷的各个地摊集中起来,开辟了虎门第一个“个体商户服装专业销售市场”。而这个市场的选择也显得很有意思——竟然是两座并列、废弃的人行天桥!

    天桥并不大,加在一起总长度不到50米,宽度也只有约10米。上面用铁皮隔开,大概一米一个摊位。

    不知是一种巧合还是本身就蕴涵着某种预示,从开业那一刻起,虎门的商品经济和个体经济就恰似这两座形似彩虹的小桥,在南国的骄阳蓝天下展翅飞翔。

    这里很快成了远近闻名的“洋货一条街”,人们纷纷涌到这里购买以前难得一见的衣服和各类装饰品。

    不久,其他乡镇的人们也闻讯到“洋货市场”来购物,几十米的小桥每天都挤满了人,几乎没办法自由行动。

    那是一个已经被压抑了很久的年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对商品经济的渴望,只要遇到一点春风,就会破土发芽。

    虎门人发财致富的心就这样被一点一滴地激发起来。到1982年底,在太平“天桥市场”从事服装经营的商户已膨胀到60多家。

    “天桥市场”也因此成为培养虎门个体商户的第一个摇篮。

    个体商户多了,虎门公社却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经过咨询,虎门成立了全国首家“公社级”的“个体管理委员会”,当时的主要职能是收费,一个摊位收一两毛钱,后来增到5毛钱。极其宝贵的是,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个“管委会”非但没有成为虎门私营经济前进、发展的障碍,反而在它开放、有效(而不是刁难、卡压)的“管理”下,使虎门的私营经济越做越大。到1983年初,前往太平“洋货市场”买东西和卖东西的人都越来越多,小小的天桥已经不堪负重,摊位开始“自然”地向桥的两端延伸,20米、30米、50米、100米,最后天桥附近几乎全变成了市场。

    这是一种巨大的民间推动力。

    这种力量一直是推动中国发生巨大变革的宝贵财富。

    虎门的领导干部显然感受到了这种巨大的力量。他们没有惊恐不安,更没有加以限制,或者借机向个体经营户“揩油”,而是顺应民意,于1983年4月又在太沙路选择了一块空地,兴建了一个可以容纳300多户的“大市场”。

    说是市场,以现在的眼光看,又不是市场,原因是条件简陋,就像卖菜的一样,当地人将其称为“大排档市场”。但与“天桥市场”相比,这个市场的环境毕竟好多了。因此,市场一经建成,立即红火起来,在一个个摊位上,琳琅满目的各类物品不再“席地而卧”,而是全部“登架亮相”,来自珠三角各地的购物者摩肩接踵,交易十分活跃。

    市场的繁荣使得更多的当地农民洗脚上田,变成了“个体经营户”。

    陈浩华是地地道道的虎门人,做过虎门电视台的记者,做过酒店管理,1994年开始涉足商场,现为虎门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副会长、虎门连卡佛时装商场经理。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他形象地说,“洗脚上田”这个词后来被广为运用,专门用于形容那些告别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找到新致富手段的人们,“其实,这个词是虎门人发明的。”

    商机蜂拥,

    “红鲤”争相跃龙门

    1986年,虎门已经改公社为镇。

    此时,虎门镇政府已经有了较强的市场意识,遂决定创办一个更大的市场:富民小商品批发市场!该市场由虎门镇个体管理委员会出资50多万元,将镇房管所住宅楼一楼的所有临街商铺全部租借下来,将太平的个体商户统一集中到这里。

    这也是虎门第一个批发市场。

    该市场有8000多平方米,与以前的所有市场相比,已经够大了。但两年过去,这个市场已经显得狭小了——1988年的中国已经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而香港及东南亚制造业正面临第一次大转移浪潮,虎门因第一个引进“外资”,其敢为人先的意识在海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因此,在短期内,外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虎门也因此抢占了“招商引资”的第一个先机。

    当年,民族英雄林则徐以率领中国军民抵御外敌入侵而闻名天下,如今,虎门人开始敞开胸怀接受外资的滚滚进入。

    在这些外资企业中,最多的是制衣厂。他们除了一部分外销,根据政府政策,有1/3是可以内销的。这1/3的内销额,为虎门服装市场带来了更大的驱动力,服装的品种丰富了,从事服装生意的个体户和前来进货、购买服装的人更多了。到20世纪80年代末,富民小商品批发市场已在整个珠江三角洲名声大振,在这里从事服装经营的商户已经增加到600多家,来这里搞服装批发和购物的消费者更是人满为患。

    富民小商品批发市场的红火令很多人“眼红心热”,1989年下半年,虎门的一家罐头厂意识到做罐头不如做生意,便将罐头厂搬迁,把车间改成个体商铺出租。

    原来不死不活的罐头厂竟然因此一下子“起死回生”,“市场”里每天人声鼎沸,昔日为工资发愁的厂领导每月收到的租金比卖罐头挣来的钱要多上好几倍。

    外资也关注到了虎门服装销售市场的无限商机,有香港人与虎门人合作,在富民小商品批发市场旁边开了一个商场,取名“新时代”。这也是虎门第一个专业服装商场,而且是虎门当时最高级的商场,由于商场移植了香港成功的经营理念,开业后生意相当火爆。

    虎门服装市场出现的这一独特现象引起了虎门镇政府的注意,他们从中领悟到了“造市”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推动力。1991年,虎门镇政府决定,由镇“个体管理委员会”下属的“富民服务公司”(1992年10月5日注册成立,现改为富民服装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富民”)出面,在虎门建造一个功能齐全、经营面积较大、能够适应新经济环境的现代化楼式结构大型服装商场。

    建造这样一个商场还是要胆量的:首先,国内的服装批发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整个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和深圳,都还没有这么大型的专业市场,虎门仅仅是一个小镇,建好后能带来足够的“人气”吗?其次,外地建市场都是辟地搭架,或临街依巷,商贩们也习惯于这种简陋的经营,一是经营成本低,二是那些以小本起家的个体户们,在心理上还没有做好把生意做大的准备,现在要建造一个楼式结构的商场,将商户从街巷里“迁移”到楼式结构的商场里,商户能接受吗?外地客商和消费者又是否买这个账?一旦做砸了,要改做其他用途,是很难的,只好拿去养老鼠了。

    虎门镇政府坚定地认为,“大排档”式经营拥挤嘈杂,既妨碍交通,在消防、治安、环卫等方面隐患极大。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经营模式终将被淘汰,就像当初的“地摊”被替代一样,人们越来越渴望在一个更好、更规范的环境中进行交易。

    虎门镇政府选定如今的港口路与银龙路交汇处作为新商场的位置。

    当时,这里还是一片沼泽地,而虎门人要在这片烂地上建造一座大型现代化商场。

    商场“发虎威”,

    营销新模式闪亮登场

    虎门人请来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专家为新商场进行设计。

    按照设计规划,新商场预计耗资7000多万元。7000多万元,在今天看来算不上什么,但对于当时的虎门镇,却是一项“斥巨资打造的重大工程”,政府根本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经过研究,他们采用了当时通用的做法:地方财政拨款与群众集资相结合。

    由于新商场有政府背景,加上大家都看好虎门服装业的未来,因此,当新商场要进行“招商集资”的消息传出后,民间资本蜂拥而至,尽管一个10多平方米铺位需要交30万的“押金”,但虎门人连眼都不眨一下就拿了出来。

    1993年8月底,新商场落成,起名为“富民商业大厦”。大厦总建筑4.5万平方米,楼高九层,一至四层是商场,五至九层为商住。商场内设有8-13平方米不等的铺位1282个,全部采用租赁形式给个体户经营。

    大厦最大的特色是采用了螺旋式斜面通道,从地下至四楼,每百米只有两米落差,坡度平稳,买货的小推车可从地下一直拉到四楼,极大地方便了商家和客户。大厦还配置了11台电梯(6台扶手、5台客梯和观光梯),同时配备中央空调系统,红外线防盗报警系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商场内部采用园林式布局,各层四周有奇花异草,中庭正面建有仙鹤灵龟金鱼,有喷泉也有瀑布,构成一个生气勃勃招财进宝、年年有余的立体画面。商场内还设有银行、中西快餐店、邮件快速等业务。

    富民商业大厦一下子成了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服装专业商场,而设立“观光电梯”也证明虎门人已经把这家商场当成了一个“风景”。

    1993年11月,富民商业大厦盛大开业。每一个富民商业大厦的商户都不会忘记这一天:商场内人山人海,各地客商、采购员将1282家商铺的衣服抢购一空。一位商户事后回忆,“那天,我不仅将自己所有的服装卖光了,连原来的存货都一件不剩,甚至准备当垃圾处理的衣服也都卖光了。”

    富民商业大厦一炮走红,每天有近10万人来到这里。一位外地商场老板看到这一切,感慨道:“这么大的客流量,什么生意做不成啊?”

    富民商业大厦的成功尝试激发了更多有心人的欲望。在它附近有一幢五层高的酒楼,一二层开酒店,上面三层是一个制衣厂。酒楼的拥有者在1993年8月看到富民商业大厦建得那么有水平,那么有商业关怀度,觉得这座商业大厦未来肯定能火,而富民商业大厦一火,将来这一带的人流肯定多。因此,在富民商业大厦开张前2个月,这家酒楼赶紧将原来的制衣厂关闭,统统改成了商场。与此同时,招商工作也全面展开。大家看到富民商业大厦旁边又多出了一个“新商场”,而且押金(集资款)比前者的还低,那些没能进入富民商业大厦的商户顿觉机不可失,纷纷投入它的“怀抱”。不到半个月,这家商场就收齐了所有资金。

     
     
    [ 服装课堂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留言
    提交留言

     
    推荐图文
    推荐服装课堂
    点击排行
    最新服装资讯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Copyright©2003-2017中国服装加盟网www.fzjm.cn版权所有
    北京服装加盟天津服装加盟上海服装加盟重庆服装加盟河北服装加盟山西服装加盟辽宁服装加盟吉林服装加盟黑龙江服装加盟江苏服装加盟
    浙江服装加盟安徽服装加盟福建服装加盟江西服装加盟山东服装加盟河南服装加盟湖北服装加盟湖南服装加盟广东服装加盟海南服装加盟
    四川服装加盟贵州服装加盟云南服装加盟陕西服装加盟甘肃服装加盟青海服装加盟内蒙古服装加盟广西服装加盟西藏服装加盟
    宁夏服装加盟新疆服装加盟香港服装加盟澳门服装加盟台湾服装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