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展上,采购商与展商热烈洽谈
不可否认,大多数面料企业在2010年日子过得还比较滋润。主要原因是欧美等国外市场的渐次复苏,以及国内市场的继续扩容,使得订单源源不断涌向企业。
但喜悦的同时,纺织企业也心存隐忧。《纺织服装周刊》记者在采访众多参展的面料企业后,听到的同一个声音是:虽然订单量增加很大,但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波动、节能减排压力增加,都为纺织企业带来忧虑。
截至记者发稿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升至1美元兑换6.6445元。而为全行业关注的棉花价格,在10月18日时,每吨报价24256元,较今年1月时增长62.5%。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棉花价格还将震荡上行。暂且不说劳动力成本上涨、节能减排压力增加,只前面所述两个因素,就让纺织企业谨慎前行。
面对当前的困难,经历过金融危机洗礼的中国纺织业已开始积极寻求突围之路。
兰州三毛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在原材料涨价、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背景下,公司产品的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兰州三毛利用扎实的科技创新基础,积极开发低成本高附加值产品。而绍兴舒航纺织品有限公司90%的产品出口欧美、日本等地。为了应对原材料涨价、人民币汇率波动等考验,公司在男装面料领域重点开发吸湿、排汗等功能性产品。“由于产品品质提升,即便产品价格上涨,一些客户也会认可。”该公司业务经理马靖峰如是说。
除了在产品开发上狠下功夫,很多企业在渠道拓展方面也积极行动。“渠道为王”早已是服装业界的共识,而作为中间产品,面料企业大多有固定的渠道,均为一些大的面料批发贸易商,与服装品牌等最终用户接触不多。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面料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间的转换自由且迅速。
“不同规模的服装企业有不同需求,大型服装企业每年的基本款用布量大,为方便管理,他们会找一些同样有规模且具开发实力的面料生产企业,以求持续稳定的供货能力和稳定的质量。福华世家具有完善的产业链,庞大的生产规模正好与这些大型服装企业相匹配,但是这些大型企业对新产品与新工艺的使用相对谨慎,会少量地使用前沿创新产品,应用新产品数量稳步递增。相对而言小型服装企业对新产品的使用会更加大胆,他们对我们推出的新产品更愿意在第一时间进行尝试。”福华织造公司品牌传播部经理金徐对市场的分析相当到位。金徐进一步介绍,从2009年起,福华织造公司开始尝试开发经销商渠道,以期更好地服务西南客户;2010年上半年福华加强了对渠道的进一步开发及利用,目前福华在印度及国内的北京、上海、香港、广州、石狮、柯桥等地建立了办事处,着重进行区域市场的开发。
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渠道拓展,唯一的目的是让企业的发展顺风顺水。当然,一个企业的生命力、竞争力的体现,是在多个方面。但我们可以窥一斑以见全豹,从这几点看出,中国纺织企业未雨绸缪的意识越来越强,应对困难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