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轰动服装圈的一桩新闻大概要首推“卡尔丹顿”被CCTV曝光这件事了,服装圈内的人士大概个个心里都五味杂陈,因为纵观中高档品牌服装,无论男装女装,以纯粹的中国名称来作为品牌名称而在市场上成熟运作的可谓少之又少,眼见“卡尔丹顿”被拿出来说事,想必其他品牌必然也是人人自危,不知这把火何时会烧着了自己。
起个洋名,在服装界实在是个约定俗成的事。哥是学平面设计出身的,曾混迹于服装圈多年,单从设计的角度来说,你给哥一纯国产化的名称让哥给你整出一看上去很高档、很时尚、很国际化的Logo,这对哥来说还真是个难事。你还真别批哥崇洋媚外,你想啊,你大星期天的跑高档商场里溜个弯,抬头一看,一水的“熊猫牌西装”、“胜利牌休闲装”、“喜鹊牌淑女装”“青松牌晚礼服”,呵呵,您会不会以为时光倒流了?不好听也不好看是不?所以,对于这一现象消费者大可不必介怀,恐怕依靠起个洋名来冒充洋货还真不是这些国内品牌的本意,更多的可能是从产品的设计风格或品牌形象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
其实这一现象并不局限于服装行业,比如“海尔”、“GREE格力”、“联想的Lenovo”、“蒙牛的特仑苏”,房地产行业里这种现象更是比比皆是,明明是盖在中国土地上的水泥砖头盒子,却偏偏要起个“波托菲诺”之类的名字……道理,概莫如是。
况且,这些国产服装品牌并没有因起了个洋名就以次充好,当哥听到央视报道说“卡尔丹顿”等品牌依靠取个洋名而获取暴利的时候,哥真的笑了,原来哥也曾在暴利行业里混过,呵呵,没这么算成本的好吧?国内服装市场竞争可谓惨烈,运营一个一线品牌的付出是非常巨大的,店铺租金、装修、营业员的工资、提成、奖金、社保、住房公积金,样样都是钱啊!更何况设计、生产、销售、物流、推广、人力、行政、IT、财务、仓储等环节,每个环节都要有行业内的顶尖高手来支撑吧?以哥对服装行业的了解,专卖店里每卖一件衣服,其零售价的至少30%用来付了租金,而库存更是堪称沉重的负担,男装圈里有这么一句话,谁能把库存控制在30%以下,谁就堪称“经营之神”!呵呵,哥随便算算就算得一把辛酸泪了。难能可贵的是“卡尔丹顿”等品牌一直坚持采用国际顶级面料,并不惜重金远赴重洋聘请意大利等国的国际知名设计师担纲产品设计,这在服装圈里都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些品牌经过十多年的市场风雨而不倒,恐怕不是仅仅靠着起个洋名而浪得虚名的吧?至于央视披着洋皮卖国货的说法,实在是个误读,中国N多年前已是世界工厂,大家耳熟能详的国际大牌,在国内几乎都有代加工厂。
如今,大批的国际一线、二线品牌入侵中国,而中国服装品牌又怎会没有一颗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心呢?那么,在国际市场上,是一个洋名更易被老外接受呢,还是一个中国名称更易被接受呢?(卖唐装或汉服的除外)以哥愚见,要真说走出国门,恐怕还真是“卡尔丹顿”“GIADA”“玛丝菲尔”等起了洋名的中国品牌能率先进入国际市场。因为他们代表着目前国内服装产业的最高水准,品质、设计、形象等各方面,用CCTV的话来说,那是已经非常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了。
中国人经营的服装品牌若能跻身于国际服装舞台,那本身就是国人的荣耀,又何必纠结于它是否有个很国产化的名字呢?央视这次真的是好心误导了消费者,况且,央视自己不也叫CCTV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