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服装“低调”上市,价格却很“高调”,图为市区泉秀街一服装店橱窗已经摆起了冬装。
从9月底开始,随着秋意渐浓,各品牌的新款秋冬服装陆续上架,“十一”黄金周的到来更是为销售添了一把火,在各大商场纷纷打折促销的市场背景下,细心的市民却发现今年秋冬的服装身价比去年都高了两三成。
赶上国际品牌
市区的王女士这个国庆有点“郁闷”。“原本想趁着国庆商场打折,集中采购一下秋冬的服装,没想到在市区的打锡街、大洋百货、丰泽广场逛了一圈后,却发现自己一个月的工资还买不了两件外套。”
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去年在大洋百货购买了一款风衣,打完折是600多元,今年却发现同一品牌差不多样式和质地的风衣,标价已经到了1089元,且只能打九折;一件薄薄的羊毛衫,打完折也要700多元;男士外套标价基本在两千元左右。
“按照这些国内品牌目前的价格,都可以到香港去购买国际一线品牌了。”王女士称,现在很多商场的男款衬衣都在千元左右,而国际一线品牌,比如巴宝莉的衬衣在香港也是差不多价格,秋冬装的价格也就在1000—2000港币之间。
各环节共谋涨价
业内人士预计,今年秋冬服装价格的涨幅普遍在两成左右。然而,在过去的一年,棉花降价近一半,为何服装却没有停下涨价的脚步,反而涨得更猛?
石狮一服装企业的负责人张先生表示,目前用的棉花多是上半年买进,在每吨30000元上下;同时,用工成本也在上涨,整体成本涨幅在20%以上。
“但是,成本一般只占标价的两成左右。”泉州一体育品牌的代理商陈先生指出,一件服装,标价的1/3是属于厂商的,批发商或代理商占据1/3,零售渠道成本也占据1/3。
“涨价是各个环节的集体行为,比如出厂价涨20%,代理商为了增加利润,又调高吊牌价,以前进货价格与吊牌定价相比,大概在1∶2左右,现在就调到1∶3,以增加利润空间。”业内人士称。此外,商场对服装的扣点也在售价的两成左右,这些都抬高了服装的价格。
消费者难接受
秋冬服装的普遍提价,也与国内服装品牌的品牌策略有一定关系。
早在8月末,李宁就发布公告称,第四季度鞋产品价格将上涨7.8%,服装将上涨17.9%,与此同时,安踏、特步、匹克和361度也公布了将涨价的消息,涨幅高达10%左右。
“在物价、店租以及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大背景下,再加上现在消费水平逐渐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过渡,调价是企业的必然选择。”李宁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希望提升品牌定位,拉近与跨国品牌之间的距离。
然而,对于这种做法,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服装品牌要想走高端路线,单纯依靠价格与国际接轨显然不够,质量与设计是否同步才是关键,否则,可能会导致客户的流失,毕竟,“服装并非像食品一样每天必须购买,价格涨了就少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