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们这种在500强工作的,你觉得每天西装革履就行了呗。错,大夏天的三十八九度高温你想热死我啊。
前阵子上海气温38℃,我们办公室来了一群又高又大的老外,端坐在会议室等我去做公司介绍。我穿了短袖衬衫去,一进门就觉得特别压抑,老外们男的个个穿深色西装打着领带,女的是各色的商务套装。我本来型号上就比人小一号,加上穿得单薄,会议室又开着过强的冷气,简直就像是南极被一群高大企鹅围在当中的一只冻得瑟瑟发抖的热带火鸡。
所以,现在参加什么活动,都要按国际惯例问“dress code”是什么,直译是穿衣代码,一般就是说“着装要求”。
总的来说,西方人对穿衣代码比较讲究,连玩都讲究。那次在纽约,我们一位自称对当地很熟的同学晚上带着一帮人去一个据说是很IN的酒吧,浩浩荡荡地过去,在门口被人拦下,指着告示给我们看,上面说Dress Code:Kinky。在这种时候你就比较烦那些英文不太好的人,还很嗲地大声问“什么叫kinky啊”?这时候我们领队显示出了素质,果断地把大家拉到一边:“咱们走吧,今晚是同性恋Party。”
想当年70年代美国的Studio 54俱乐部,每天晚上老板亲自在美国选人,你必须长得足够特别,穿得足够特别,才能进门,许多好莱坞明星都被拒之门外。据说有一天两个女孩扮酷,各骑了一匹马去,老板说:“不错,马进去,你们俩下来,外边呆着。”
电影和童话里有许多这样的故事,女主人公很穷,得到一个机会参加国王的舞会,却受制于没有合适的衣服和鞋子,极为不爽。好在有仙人通过魔法得到服装,女主人公最后嫁给了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不知道dress code与知道却没有dress,同样的不爽。
总的来说,在西方国家,英国较美国在着装上要求更繁琐。我1994年在英国工作时,报上登了一条消息,说在伦敦金融城工作的女性员工可以穿裤子了——她们以前上班是一定要穿裙子的。这对我们这种收入不高但又要出席各种活动的人来说极为痛苦,男士礼服要去商店租,女士参加party要有各式的帽子,买了以后,这些东西回国后一点用处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