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来彪,资深服装营销人,时尚评论员,关注本土设计师品牌。
绣服荼蘼
如今,这天下,再没有像杉杉那样的时尚岛主,只有一种关于时尚物质的规则主导:平民、多元、精彩有趣。
当I think therefore I am(我思故我在),变成了I shop therefore I am(我买故我在),背后的事实,并非“人类价值观被物质化”这么简单概述,可以了事的。
其实,物质化并没有什么不好。你说,物质的另一面是什么呢?无为?穷苦?精神?文艺?还是那带着一点需要觉悟基础的信仰?再说,物质与这些形而上的东东,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立和矛盾啊?只因人们,在精神、文艺和信仰上的“困顿”状态,才会对方兴未艾科技潮所带来的物质变革,有着一种诧异或者稍有不适的心态,这是软件对硬件不匹配所引起的自然反应。
幸好,开放的资讯空间,消弭了一部分对物质的简单粗暴态度与隔阂。我想说的是,在日新月异的物质面前,应该秉持的态度是——为我所用。这也是时尚消费的核心要点。所以,当凡客一掷万千金,在车体、站牌大肆做广告时,并给人们带来“爱网络,爱自由,爱晚起,爱夜间大排档,爱赛车,也爱29块的T-SHIRT,我不是什么旗手,不是谁的代言,我是韩寒,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这样的新表达方式时,人们能够愉快地接受它。欣然背后,并不全因为是29元的产品,里面还有着对于时尚物质消费的一种全面梳理和重新定位。
首先,它传播了一种“时尚并非仅是奢侈品的专属权,也可以是廉价的”舆论导向,并借用名人,把它夯实了。当然,这种传播并非是“单元化”和“简单直白式”的,它是隐藏在代言人整体的语境中,顺其自然成为其中的一环。这也是我想说的其二:物质除了非奢侈之外,还可以与譬如网络、自由等其他生活要素结盟的,成为浑然天成的一部分,而非传统观念上的对立和矛盾。一不是一,二不是二。其三,简单的符号化,并不能带来价值,而是需要精彩的故事和多元的诠释,来充实某个时尚符号。你能想象,如果所有站牌广告上,只有29元的T-SHIRT这一符号的话,还会有网络上所谓的“凡客体模仿”吗?
我断定,这是一种大趋势。凡客体的兴起,与H&M、ZARA、GAP这样的平价品牌鱼贯进入中国市场,背后的原因都一样,那就是时尚消费的平民化趋势,这一举扭转了以往时尚消费中,带着强烈物质标签的奢侈观念和等级效应。
十五年前,买一套杉杉西服,代表着身份、时尚、品位和等级的年代,将一去不复返也。如今,这天下,再没有像杉杉那样的时尚岛主,只有一种关于时尚物质的规则主导:平民、多元、精彩有趣。因为只有这样,I shop therefore I am,才可以真正存在,Shop才能“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