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高质量的个人3D显示设备成为大众消费品之前,3D在时尚界还能走多久多远暂时还只是一个未知数。
“3D一直就像一个屡屡进城演出的马戏团,观众的新鲜感过去之后,马戏团就该走人了。”就像在故事为王的电影界里,3D救不了烂片一样,3D同样救不了设计为王的时尚界。
来自荷兰的时装设计师Iris van Herpen与建筑设计师Daniel Widrig跨界推出的一组3D立体雕刻时装,不用戴3D眼镜就能感受得到它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
翻开《GQ》、《V Magazine》和《Interview》等国际知名先锋时尚杂志的九月刊,你会惊喜地发现在随刊附赠的各种精美的时尚小玩意中,多了一个新鲜但又完全谈不上陌生的面孔——一副3D眼镜。但这绝对不是提醒你要记得去影院给刚刚上映的3D版《怪物史莱克4》捧场,而是标志着2010年俨然已成为时尚界的3D元年。
出乎多数人意料的是,这副夹在时尚杂志中的3D眼镜,竟然和梦工厂、皮克斯以及世界上的任何一家电影制作公司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而来自意大利久负盛名的老牌时装大师Armani才是这背后的“主使人”。
Armani Exchange的市场总监Tom Jorrold对于此次的3D计划显然成竹在胸:“在我们两年前的调查显示,我们的顾客中至少有一半的人拥有一台iPhone或是黑莓手机。”对于这群喜新厌旧的年轻消费群体,Armani的这出3D牌还真是打在了点子上。
今年6月,德国时尚摄影师Max Abadian在为Kill Magazine的夏日特辑拍摄的大片中再次将3D作为杀手锏使出。
时尚大片先锋
其实,早在2009年8月,英国老牌时尚杂志《Dazed &Confused》就随刊赠送了多达60000副的3D眼镜,以配合那一期3D讨论主题。读者戴上随刊附赠的纸质3D眼镜,透过红绿偏光镜片就能看到立体的由Terry Tsiolis用3D技术拍摄合成的封面和内页大片,配合文字的解读,读者们第一次直观地体验到了3D和时尚交织在一起的独特魅力。
进入2010年后,伴随着3D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大红大紫,时尚摄影师们也纷纷按捺不住创作激情,接连将3D视觉技术移植到杂志大片的拍摄之中。
虽然不能和3D动态电影的高规格技术需求相提并论,但拍摄静态的3D大片也不会如扫街那么容易。由于人的左右眼之间存在距离,所以看任何物体时,两只眼睛的角度不尽相同,即存在两个视角。这种细微的角度差别经由视网膜传至大脑,就能区分出景物的前后远近,进而产生强烈的立体感。这就是3D成像的秘密——“偏光原理”。3D大片的拍摄就是巧妙地利用了“偏光”。摄影师模拟人眼观察景物的方法,利用两台并列安置的相机(或一台双镜头的相机),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平视差的画面。经过后期电脑制作将两张照片合成,就会形成细微的双重影像,最后透过特制的偏光眼镜,就能看到充满立体感的影像。
正因为如此,3D大片的拍摄会比普通大片耗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但这并不影响3D大片成为一众摄影师和时尚爱好者持续追捧的对象。来自德国的先锋摄影师Sebastian Denz与美国拥有百年历史的街头品牌Carhartt合作完成了一个名为SKATEBOARDING.3D的摄影项目。
Sebastian对3D影像的执着与热爱溢于言表,“和二维图像相比,3D摄影包括了特别多的信息和空间感。如果你戴上3D眼镜,空间就打开来,你就会被拉进去。在我看来,这些影像与观众之间的魅力是通过不断的反差冲突形成的。3D眼镜让他们揭开了蒙在虚拟空间外的密码,看到了一个被遮盖的世界。”
Sebastian的这些作品在汉堡的Robert Morat Galerie、纽约的Sara Tecchia画廊、柏林的Dada Post画廊进行展出,观众反应相当热烈:“这些图像好像和我真实的经历非常相近,它可以激发记忆产生过程,这是二维的影像所不会有的。我觉得自己在和整个空间互动,而不是一个单纯的观察者。”
德国先锋摄影师Sebastian Denz与美国拥有百年历史的街头品牌Carhartt合作完成了一个名为SKATEBOARDING.3D的摄影项目。
花生秀,没3D不主流
如果说2006年秋冬时装周上,已故时装大师Alexander McQueen用3D激光成像技术在舞台上虚拟出一个活脱脱的Kate Moss,是开启3D时尚之门的里程碑,那么在2010年2月23日,平日里以守旧著称不爱赶时髦的Burberry,开创先河般地将2010年秋冬季时装发布会进行了全球同步的3D串流直播,就是更上一层楼了。
当日,Burberry 2010/11秋冬女装发布于下午4时整,在伦敦的The Chelsea College of Art举行。Burberry与电视台Sky Television合作,利用其创新的3D技术制作影片,将伦敦时装周现场的走秀现场,以串流技术发送到纽约的Skylight studio片场、巴黎的概念店Colette、迪拜的The Address酒店、东京的La Fabrique“Burberry之夜”,不能前往伦敦现场观看盛况的贵宾们,只需坐在播放3D画面的大荧幕前,戴上一副3D眼镜,就能身临其境。
这一场3D秀几乎成为了2010秋冬四大时装周期间最具热度的话题,让Burberry在尝到了3D带来的甜头之后选择乘胜追击,继续挖掘3D技术在时尚领域的无限潜力。于是在2010年7月, Burberry在全球发布2010秋冬3D互动大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3D大片,此次由知名时尚摄影师 Mario Testino打造的2010秋冬大片并没有红黄绿的分色,因此并不需要观看者佩戴3D眼镜。取而代之的是运用360度全息摄影技术,在观看由模特Rosie Huntington Whiteley领衔的这组大片时,观看者只需通过鼠标点击、拖拽或者旋转画面,就能从任意一个角度完整重现当时的场景,而不存在任何的视觉死角。
据悉,国际知名的3D供应商Xpand甚至和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主办方合作,负责制作所有场次的3D版视频。依照这个势头,3D应该不久就会成为时装秀的主流展示方式。
3D风还未盛行的2009年,英国老牌时尚杂志《Dazed &Confused》就在8月刊随刊赠送了多达60000副的3D眼镜,以配合那一期的3D讨论主题,可谓是预先窥见了3D风潮后来在时尚界的繁盛场景。
不戴眼镜也有视觉冲击
说到真正的将3D技术运用到时装设计本身,还处于少数先锋设计师的探索阶段。
在8月刚结束的2010哥本哈根时装周上,来自荷兰的时装设计师Iris van Herpen与建筑设计师Daniel Widrig跨界推出的一组3D立体雕刻时装,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技惊四座的立体镂空建材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当然,你不用戴3D眼镜就能感受得到它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
3D在风云变幻的时尚界还能走多久多远,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是时尚圈内还是时尚圈外,在一套统一的3D影像规格规范出台,以及高质量的3D回放设备成为大众消费品之前,从1839年英国科学家温特斯顿发现3D现象至今的百余年间,它依旧保持着充满无限可能的前卫特质。
3D技术领域的资深人士丹尼尔西蒙斯说过:“3D一直就像一个屡屡进城演出的马戏团,观众的新鲜感过去之后,马戏团就该走人了。”就像在故事为王的电影界里,3D救不了烂片一样,3D同样救不了设计为王的时尚界。噱头也好,形式也罢,我们都不希望西蒙斯的话能够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