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任何时尚产品都是能够被制造和复制的,而有关时尚的精神却是永存的,这便是时尚产业始终充满生命力的原因。
“时尚”与金钱、地位、职业、年龄无关,是一种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西方对于时尚学的概念,大约在路易十四时代被建立,那是一种旧奢华主义。如今,奢侈品不是少数人才能拥有的神秘,是多数人由此放飞他们愿意做的梦。
巴黎之所以能成为时尚重镇,一方面和它过去的历史分不开,更因为法国政府将之定义为“创意产业”而非“纺织行业”,如今整个法国GDP的30%都来自时尚和奢侈品相关的行业,是全世界当之无愧的“时尚航母”。
整个中国的服饰产品行业每年约有一万亿的市场量,进入的门槛很低,大多数服饰制造商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低。然而时尚不只是有关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而是一门学问,需要以对待学科的精神来钻研。“时尚”这个概念需要被规范化,奢侈品也需要被正确对待。
对于“时尚”的认知,东西方存在本质的差异
什么是奢侈品?中国人可能回答你,贵的(比如超过5000元的)是奢侈品;法国人可能回答你,是爱马仕;意大利人也许说,意大利制造的手工精品都是奢侈品!
对于“时尚”的认知,东西方更是存在本质的差异;中国人以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穿着打扮来决定自己的喜恶,中国人觉得时尚是一种大多数的行为,大家乐衷于背同一个Logo的包包,“和别人一样”是安全的时髦的。而国内的服饰品牌,也乐于参考国际知名品牌的设计,“看上去像XX大牌的设计”意味着更好的销量。美国人最不介意的就是别人的看法,以追求“与众不同”为乐,所要做的是“真正的我”,而非“几个类似的他”。美国第一夫人Michelle Obama就是个典型的美国人,她用最短的时间,通过成功的穿着方式,有效建立了在公众心中的良好形象。Marc Jacobs、Tom Ford,这些来自美国的时装设计师,是叫好又叫卖的一群。
在消费的问题上,我认为,并非“拥有”某件特定商品就意味着时尚,“参与”才是时尚。在选择搭配的时候,你思索过、分析过、用自己的理解进行装扮,那便是时尚的。切忌一掷千金的盲从,否则真把中国陷入了“钱多、人傻、速来”的境地。
有关时尚的精神是永存的
就像Chanel这个品牌,经久不衰,成为许多女人的梦想,是因为品牌背后有Coco Chanel女士的精神:即使昨天风光无限好,明天依然从零开始,每天以全新的创意开启。就像曾经被《Vogue》评选为美国十大设计师之一的组合Marc BadGLey和JamESMISchka,设计师才华固然重要但并不是第一位的,他们执着的精神才最打动我。他们曾为Donna Karan做设计,在1988年创立以自己命名的品牌后,最初由ESCada集团财务支持,其后面临破产却从不曾放弃,如今他们的Badgley Mischka成为好莱坞明星的“红毯战衣”,今年获得强大的财务支持后,更是进驻中国市场。
任何时尚产品都是能够被制造和复制的,而有关时尚的精神却是永存的,这便是时尚产业始终充满生命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