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圈还存在未被冲垮的陈规吗?即便有,大概也已是摇摇欲坠了,至少从Lady Gaga诞生之后,似乎就没什么事情再敢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居了。一下子,全世界站出无数挑衅规则的男女金刚,他们在“围城”的两侧杀进杀出,似乎唯有这样,才能保全时尚圈破旧立新的勇敢姿态。在创意举步维艰的时代里,拧巴的“Cosplay”难道已经成了时尚子民们唯一能够提供的新潮了吗?
改头换面不过是一种补药罢了,它把平凡踩在脚下,将你从芸芸众生的一致中打捞出来,总算是聊以慰藉你那无处安放的个性。
Marc Jacobs(右)变成了裙装男穿的典范。
Kanye West的女友光头形象成了时尚圈的标志。
SJP靠这套从教母变雷母
穿高跟鞋的男魔头在时尚圈已经不是新鲜事。
Dsquard2秋冬系列
Raf Simons
R.E.M是变革的先锋。
王子型的Frija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超模。(上)
Balmain是大众的新奢华典范。(下)
新任英国第一夫人以低调的时髦声名大噪。
雌雄莫辨是最红的风潮。
Agyness Deyn最新的美国大兵装。
身份互换是一种补药
迟暮的女王们焕发第二春、鲜嫩的少女们倒急着扮起老成;男装区越来越阴柔,挂起紧绷的Legging,L号的衬衫和女装Size几乎没差,女装区反倒开始阳刚,时兴起男式西装、Boyfriend牛仔裤、男士款拷花皮鞋;中产阶级刚知道怎么让自己看起来更显贵,上流社会又开始急着用低调矜持取代奢华隆重……“城里的人急着逃出去,城外的人急着冲进去,人生大概如此”,时尚亦如是。逃出去和冲进来的,在补偿自己生理和心理需要的时候,捎带手地创造了这个时代的时尚。
大家都在忙着Cosplay
我宁愿相信麦当娜穿着与她年龄极不相称的女校制服,并不是想要缔造新的时尚,她犯不着和小字辈儿的It Girl们争风吃醋。那些越来越嫩的打扮,无非和她越来越繁重的健身课程、越来越年轻的男朋友一样,都是她向世人催眠其长生不老的咒语。可是,她那触目惊心的手臂肌肉还是一不小心出卖了她。世界上虽然没有可以永葆青春的仙丹,但总还是有一些益寿延年的“补药”的。
上一季,麦当娜是Louis Vuitton春夏季女装的代言人,繁华的商业区和簇新的时尚杂志上到处可见这位52岁的天后戴着兔耳朵、穿着蓬蓬裙怡然自得的样子。紧接着,她又被狗仔拍到和女儿一起出街、“衣”似姐妹的样子。迷你百褶裙、条纹手套、可爱的白衬衫,性感强势的女王摇身一变,改走二十几岁的叛逆少女范儿。平地一声雷,老黄瓜刷绿漆的潮流又卷土重来了。一根“黄瓜”的无畏搅不动时尚这潭浑水,可一捆“老黄瓜”集体出来卖弄风骚,人们就不好意思视而不见了。《Sex&The CityⅡ》的海报才一亮相,就被资深圈内人骂个狗血喷头,Patricia Field一手打造的“杜拉拉”刚遭遇评论滑铁卢,这回Carrie Bradshaw的20世纪80年代不良少女造型并没能在一片骂声中力挽狂澜,影迷再宽容也见不得几位四五十岁的纽约熟女放下身段和“绯闻女孩”们抢饭碗,当初,这几个顶着皱纹的阿姨难道不是因为无惧年龄的熟女魅力才被时尚子民们拥戴的吗?无巧不成书,据说,那几套夸张生猛的低龄打扮,灵感正来源于麦当娜1985年出演的电影《神秘约会》。
阿姨装嫩情有可原,但是少女们急着扮沉稳持重的做派竟然也开始神不知鬼不觉地肆虐开了。前有从魔法学校尚未毕业的萝莉Emma Watson现身说法,后有叱咤乐坛的乡村美少女Taylor Swift紧跟。前面这一位,从胸部开始发育后,就再没有穿过活泼俏皮的衣服,好像急着要用稳健的套装和长裙摆礼服画条分界线,在“贱女孩”和“坏女孩”只手遮天的时尚圈杀出一条血路,这一招让她顺利成了Burberry的代言、Chanel秀场里的前排座上客,可在真正检验人气的街拍排行榜上却永远没有她的一席之地。另外,一位Taylor Swift也是热衷扮老的翘楚,最喜欢用贵重的宝石来填补年轻人缺乏的“内涵”。《纽约时报》的Cathy Horyn曾在专栏中直言不讳地教育小字辈儿们:年轻人的风格当然应该不拘一格,但也没必要为了独树一帜而与自己的年龄划分界限,回避自己的身份与年龄在时尚圈绝对是最愚蠢的做法。
然而,年龄并不是时尚中人唯一想要推翻的一堵城墙。性别差异、阶级分化也在时尚圈中树立起了无形的墙,好像如今每个人都想穿过这堵墙在对方的世界中寻找新的刺激。城里的男人想跑去城外一探伪娘、男妖的神奇,城外的女人想冲进城里试试“×哥”“×帝”的奥妙;平民百姓刚攒下几个月的血汗钱换一只It Bag,抬高自己的身价,那边,英美的第一夫人又开始用平价时装店的打扮向世界渲染低调亲民的姿态了。 改头换面不过是一种补药罢了,它将平凡踩在脚下,将你从芸芸众生的一致中打捞出来,总算是聊以慰藉你那无处安放的个性。
时代催促下的转变
时代会负责淘汰墨守成规的人,而常胜将军总是那些不但要特立独行,还要在跟风者蜂拥而至的时候站到潮流的对立面的人。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个性爆炸的时代。麦当娜和Michael Jackson的横空出世,将70年代“垮掉一代”的颓靡和消极一扫而空。物质女孩的宣言和被漂白的肤色,一起以挑衅的姿态站在了传统伦理的对立面。这种极度的膨胀的自我迷恋带着他们冲出共性铸造的围城,将六七十年代年轻人刚刚聚拢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又冲击得体无完肤。人们再次徘徊在寻找社会归属感和张扬个性的两级,而,上一次Beatles、David Bowie和Grace Jones掀起这股逆向而行的潮流是60年代。
当一种潮流走到极致的时候,尽头的出口便是完全对立的那一面。80年代末、整个90年代,大家都在模仿偶像的特立独行。而当个例变成风潮后,引领者又开始向天平的另一端倾斜。90年代,正当麦当娜浪女形象深入人心,尖锥胸衣和Versace式的招摇性感甚嚣尘上时,她却掉转矛头主演了“贝隆夫人”这个和她个人形象判若两人的端庄稳重的民族英雄。不仅如此,她还一改往日浮躁华丽的摇滚曲风,演唱了婉转动人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此后,仿佛是要将原来浮夸的形象彻底改头换面一样,她为女儿写了儿童童话《英伦玫瑰》,新书首发式上,标志性的低胸、BlingBling金属配饰被一扫而空,一件典雅简单的印花裙取而代之,而麦当娜也正式宣布要告别好莱坞的浮华生活,在英国长期定居抚养孩子,经营稳定的婚姻生活。她杀回原来极力摆脱的“围城”,有一度甚至又成了人们“改邪归正”的效仿典范。适逢新的千年,时尚又迎来了另一个轮回。
不过,即便被加冕过的成功,也不是改变的终点。天后并没有从此安于现状,如你今天瞧见的一样,贤妻良母的生活只能让她满足10年。Michael Jackson的离去、麦当娜的“复活”,仿佛又让喧嚣重新被邀请回这个时代。人们又开始像20年前那样,打算颠覆一切,只是比起以往,这股力量更加猛烈。
加冕不是改变的终点?
在潮流更迭如此之快的时代里,几乎没有什么是被允许保持一成不变的。1981年,当时的朋克乐队R.E.M乐队发行了第一支单曲《Radios Free Europe》,一时之间在美国地下乐坛掀起了一阵“回归Garage”的风潮。整个80年代,他们同“性手枪”一同建立了振聋发聩的朋克王朝。1983年,正是在这种风格之下创作出的《Murmur》,击败了Michael Jackson的《Thriller》与The Police的《Synchroni City》专辑,成为当年《滚石》杂志的年度最佳专辑,同时,也让R.E.M被摇滚殿堂加冕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乐队之一。接下来的数年,R.E.M“生产”了很多张同样雅俗共赏的专辑,每一张的销量都足以证明他们在整个80年代的号召力。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他们本来可以躺在过往的辉煌上颐养天年。90年代开始后,朋克之风已经渐显疲态,这时昔日的朋克老大也随着时代的步伐顺势转向了另类摇滚。不同于Suade、“性手枪”的没落,1994年秋天,他们发行的新专辑《Monster》再次一鸣惊人,直接跃上英美两地排行榜的冠军宝座,更值得一提的是,自从他们收敛了狂躁与愤怒的姿态后,一些曾经对他们不屑一顾的乐评人,也开始对R.E.M刮目相看。而到20世纪末,这支已经叱咤了20年的乐队又以800万美金的签约费重新创造了摇滚乐队的身价。
可是,像R.E.M这样在转型路上一帆风顺的成功案例并不多。Beatles要求改变,麦卡特尼马上和列侬分道扬镳;赫本要求改变,自《蒂凡尼的早餐》后再无票房号召。加冕,往往是令潮流速朽的象牙塔。电视和电台里最近常常传出来的词汇就是突破,然而,无论是谁,要在成功之上不断突破都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评论界总是苛刻,要求周杰伦唱红中国风R&B后突破;要求赵本山的春晚小品在笑料上突破;要求Christorper Kane引领潮牌Balmain的摇滚风潮后突破;要求人们一起跟着时代的变革一起突破自我……然而,这哪还是瓦特制造蒸汽机,牛顿发现地心引力的时代?能供给给我们完全改头换面的机会少之又少,我们只好向一个个不可能挑战:挑战换一种性别、挑战隐瞒年龄、挑战掩饰身份……可郭德纲也说了:尿盆儿炒菜是突破了,可那还能吃吗?
D&G今昨两季反差极大。
Louis Vuitton从年轻的极端跃到成熟的极端。
Prada从这一季的沙滩少女化作秋冬季的“学究奶奶”。
墙那头的花更香?
时尚,是冲破约定俗成的那道墙。从Yves Saint Laurent让女人变得雌雄莫辨、Christian Dior将女性曲线从臃肿的大裙袍中解放出来,Coco Chanel让“下贱”的运动装束成为上流沙龙里时髦的尤物开始,一切能被称为时尚的皆与毁坏重建有关。可是,在破坏中重建的风格是否都能如愿获得重生?
欲望催生时尚的轮回
在告别了上一季的Louis Vuitton之后,麦当娜在这一季又接到了来自D&G的“订单”。在2010年D&G秋冬的形象广告中,扮演一位西西里的家庭主妇。广告中端庄的麦姐,和她22岁的年轻男友Jesus Luz结伴而行,重新恢复成了性感的熟女。而她身着的两个品牌也在不知不觉中各自发生着微妙的化学反应。素来代表财富权贵的Louis Vuitton迈着轻快的步子向年轻人靠拢,而曾经标榜恣意张扬的D&G却开始稳重地踱向熟女的阵营。
如果说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时尚革命还是为生理上的解放而服务,那么,如今潮流的变化则是为满足人性的需要。春夏季的D&G还在年轻的牛仔服和蕾丝蓬蓬裙上做文章,而到了秋冬也不得不接受实用派走红的现实调整状态。这就好比一年前,人们受够了金融危机下保守、低调的着装,转而将所有溢美之词都献给高调、张扬的Balmain和Givenchy。而不过两年时间,天平就再次倾倒向低调优雅的一侧。变化是今日时尚的主题,而人类永无穷尽的欲望又在催生着新的变化出炉。
领袖与跟随者永远在围城两侧
对于总是往复在两极的时尚,一部分原因出于对时局的妥协和利弊的衡量,另一部分以领袖姿态出现的人则是要挑战现状,重新制定新的格局,比如Marc Jacobs,比如Miuccia Prada。
从来没有一个人能给Prada一个具体的形容,这到底是一个侧重什么风格的品牌,每一季的时装评论员的赞不绝口都围绕着新、奇、特。这一季,她还是一个徜徉在沙滩边的娇俏洛莉塔,下一季,当别人都在跟随她的脚步穿着高腰短裤、印花衬衫时,她又仿佛腻味了蜂拥而至的朝拜,变成了爱捡祖母羊毛开衫的宅女;当人们看重实用性的时候,她挑战受众人群的审美,和艺术家联袂奉上童话般的印花;当所有人都忙着请位艺术家提高时装内涵时,她又重新开始回到务实的面料再造上。Miuccia Prada本人也从来都是神秘莫测的人物,拥有其他设计师望尘莫及的地位,却从来没有亲自画过半张设计草图。《国际先驱导报》的Suzy Menkes曾经这样评价Prada的设计:当别人都在等待起跑的时候,Prada女士已经在冲刺阶段了,等到别人开始冲刺,她已经准备重新上路了。
追随者想冲出城门,因为外面的人制造出了新的潮流;而城外的人却想着怎么样摆脱现状,因为马上这里就会人山人海,让他们的选择变得不值钱起来。
跨到围城另一面,雷翻天还是赞不绝?
改变的过程是积极的,但结果不一定每个人都喜闻乐见。远有上世纪被改得面目全非的Givenchy和近来才得以重振雄风的Celine,近有Emanuel Ungaro颠覆之作遭遇滑铁卢,证明这种担心并非多余。
Emanuel Ungaro的疮疤最近频繁被掀起,最多骂声指向品牌决策层将Lindsay Lohan召入麾下,换来“搅屎棍”将品牌精髓改得面目全非,但其实甚少有人体谅他们的初衷。这个1965年创立的时装品牌,初时就是靠打破设计陈规,将格子和条纹融于一身而名声大噪。在巴黎高级时装的舞台上,Emanuel Ungaro曾经是最不可或缺的主角,它的设计风格偏重于精致考究的定制,而非可以随时信步街头的成衣。而在看重形式变化的今天,高级时装生意本就无以为继,Emanuel Ungaro的没落更是大势所趋。与同样被现代人打入过冷宫的Givenchy相比,它的复苏显得更加步履艰难(毕竟后者的血脉中承袭着更强的实穿性)。想要挽救Emanuel Ungaro于一蹶不振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品牌设计从繁冗复杂的高级时装情结中解脱出来,再过渡到它的对立面简洁实穿上。但这种改头换面的变革无疑是致命的,这就好比将粗花呢从Chanel的套装中剔出一样残忍。Givenchy也曾面临过被全盘推翻的尴尬,上世纪90年代几乎所有被誉为天才的人都无法拯救这个衰退的王朝,而Riccardo Tisci无疑是最聪明的一个,他巧妙地将近年来最有群众基础的摇滚风格的细节点缀到经典设计中,仍然保持黑白两色,仍然还原Givenchy的优雅,却已经将困兽成功带出围城,是面临相同境遇的老牌值得参考的案例。
而大刀阔斧的改革亦有不少成功案例,这种敢在刀尖上舔血的勇猛虽然不适合老字号,对年轻的品牌却往往是强心针。正如10年内经历跌宕起伏的Celine,当年Michael Kors入主品牌之后,为品牌带来浓郁的上流味,尤以别致的美式风格在满目巴黎趣味中独树一帜,别致的印花丝巾和连身裙卖到手软。不过这一切从美国人卸任开始便停滞不前。Ivana Omazic继任后,设计一直温温吞吞,没有大闪失,但也激不起购买欲,甚至连时装周快报上的评论也被挤到角落里。当Celine的手袋和夹克再次席卷时装周,已是Phoebe Philo接手之时,她完全推翻Michael Kors时代的定义,将设计灌入简约实用的个人风格,这一次,Celine再次大获全胜。
在潮流的两极玩穿梭,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得心应手。有的人适合一辈子在围城的两侧奔波,探索新的挑战,而另外一部分,则更适合固守城池,以防失守。
相关链接
明星忙设计
*麦当娜和女儿Lola即将推出一个全新的青少年服装系列Material Girl。第一只广告于6月29日问世,代言明星由麦当娜和女儿亲自挑选,将会在8月初的多方位市场宣传上正式登场。Material Girl的服装风格很多样化,据说是甜美与帅气的结合:你可以在这个系列中看到芭蕾舞式短裙搭配镶铆钉的靴子或是宽松的男士运动衫配上花饰印染的超短裙。除了服装以外,Material Girl还推出配饰、鞋子和包包。
*摇滚女歌手Courtney Love最近也宣布要进军时装界。她和闺蜜Peaches Geldof一时兴起,在酒店房间举行了一场自娱自乐的时装秀,茅塞顿开,毅然决定做设计师。她宣称自己的系列会包括罗纹棉质连身裤、开司米阿拉伯裤等标志性单品。重要的是,每件衣服上都会绣上一颗红宝石。
*Amy Winehouse要和大名鼎鼎的Fred Perry合作,推出一系列的连身短裙、哈灵顿夹克和polo衫。为此,Fred Perry的发言人兴奋地表示:“Amy目前非常专注于设计。这个系列主色调是粉红和黑色。从头到尾都像Amy上身──犀利、聪明、性感、有态度。同时也保持了Fred Perry的传统和审美。”
*Sienna Miller与她姐姐合作的品牌Twenty8Twelve一直备受好评,姐姐中央圣马丁毕业生的身份以及在Alexander McQueen实习的经历,都奠定了这个明星品牌的销量基础。
*Gwen Stefani是进军设计界明星中的佼佼者。她的品牌L.A.M.B.刻意不以自己名字命名,就是要用实力说话。L.A.M.B. 2010秋冬系列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军装夹克、千鸟格紧腿裤、高腰皮裤、格子风衣等各种单品组合在一起,不仅和潮流连接,还突出了Gwen本人的混搭风格。
*Victoria Beckham师从Roland Mouret,从牛仔裤开始做起,创立dVb品牌,然后逐渐开始设计成衣,如今她的品牌Victoria Beckham已经成了纽约时装周上的一大亮点。
大师跑片场
*在短片《remember Now》之前,Karl Lagerfeld已经拍摄了《巴黎-上海幻想曲》《Fitting Room Follies》《Coco 1913-1923》等多部小电影,并雄心勃勃地要进军影坛,年初《时尚大帝》的问世,让Karl Lagerfeld又成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
*由Gucci前设计总监Tom?Ford 执导的影片《单身男子》(A Single Man)无疑是时装设计师向电影界投放的一枚重磅炸弹。它的视角并不仅限于时尚,而是以一对同性恋的遭遇为切入点,关注命运人生,Tom Ford不但担任了导演一职,还参与了剧本的撰写,该片在威尼斯、多伦多、东京、伦敦、洛杉矶等多个全球影展上作了展映,并且最终入围了奥斯卡奖,应该是设计师跨界中最有影响力的代表。
围城里的想出来 围城外的想进去
风格永存——时尚界最响亮的警句,可是,并不妨碍这个时代让它变得越来越不值钱。新事物翻新越来越快,到处都是诱惑,生命更显得短暂,谁还舍得用耽误自己换一句别人的致敬?
证据一 男的越来越娘 女的越来越MAN
基本上性别互换已经比“经济策略”更早全球一体化了。日本、马来西亚、比利时、荷兰、法国的男性时装编辑都穿着裙子来到了时装周上卖弄风骚,就连万人迷贝克汉姆也被老婆捯饬得越来越娘了。而广大的女性们为了不让天平呈现一头倒的趋势,都被时装设计师赶向了Boyfriend衬衫、Boyfriend牛仔裤、Boyfriend拷花鞋和Boyfriend公事包旁,看看目前最受欢迎的女偶像——假小子Kristen Stewart和帅模特Freja Beha Erichsen,真是小伙依人、姑娘威猛啊。
证据二 熟女装嫩 罗莉老成
装嫩从来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可架不住今天DIVA们集体“为老不尊”。Botox能击退女王脸上的皱纹,但无论如何也没办法把她们从50岁拉回二八芳华。所以说,Modonna穿着女校制服、戴着条纹手套,被狗仔拍到“清纯”出街的照片后,无数“板儿砖”立刻拍过去,实在不好意思叫屈。同为百变天后的Sarah Jessica Parker不但没吸取教训,还要步其后尘,居然在《Sex&The CityⅡ》中公然穿着原宿街头少女装出镜,不管怎么为剧情服务,这套嫩服也实在有愧于时尚女王的名声,强扭的瓜就是不甜啊。老黄瓜刷绿漆从逻辑上还可以深表理解,可那些非要扮老成的萝莉就真的让人愤慨了。代表人物是“魔女”Emma Watson,不能仗着红,就让年轻的小朋友对她阿姨的形象也一并买单啊。我很怀疑这一位是照着90年代教科书上的常青藤女校照片换衣服的,总想给自己打扮出一副沉稳优雅、仪态万千的风貌,但20来岁就要谈仪态问题了,请问,50岁可怎么办啊?
证据三 上流低调 下流高调
“下流”群众刚刚摆脱Logo包,追随着“上流”显贵们爱上Balmain,一转眼上流的品味又提升了好几个档。Celine、Chloe、Stella McCartney成了上流社会最新宠,就是要低调到看不见半粒钻、矜持得不用半根钉,连色彩也越接近肤色越好,上流社会的着装趋势基本上在稳步向隐身装推进。而平民百姓才刚体会到耸肩、残破、军装、BelingBling的好处,正要闷头往Balmain的柜台“脱贫”呢。
证据四 艺术设计求市场 商业路线补内涵
一天卖出八位数的品牌开始考虑为自己补充点内涵(当然,他们原本就很有内涵,只是想让一部分肤浅的顾客们看起来更有内涵些),于是纷纷拍起了小电影、纪录片,请来了艺术家合作,开起了艺术展、办起了越洋秀。而本来以内涵和深刻自居的品牌,则开始在经济衰退的大潮中琢磨怎么才能更具有商业气质。于是,它们从深刻的浅黑和深白中走出来接纳更多的色彩、开设赚钱的子品牌填补亏损、调整价位、绞尽脑汁设计出一款人见人爱的It Bag、挖空心思请一位绯闻少女代言。
证据五 模特拍电影 影星忙设计
超模不务正业投奔娱乐圈的怀抱,上半年就有Lily Cole的电影《帕那索斯博士的奇幻秀》入围奥斯卡大奖,紧接着身材已经爆肥的超模Gemma Ward复出,宣布加盟《加勒比海盗4》,同属娃娃脸超模的Lily Donaldson跟着决定暂别T台,步好姐妹们后尘投身演艺事业。还有,已嫁人生子的Natalia Vodianova也不肯消停,到《Clash of the Titans》演了一把美杜莎。当然也落不下那个最不消停的Agyness Deyn,她与《法律与秩序》的Linus Roache共同主演了短片《Mean to me》。而女明星却集体一头扎进了时装设计的大军,麦当娜、Amy Winehouse、Courtney Love……全是娱乐圈的话题人物。
证据六 洋为中用 中为洋欢
中国模特在2010年秋冬的巴黎时装周上占据了Givenchy走秀的四个名额,Calvin Klein和Givenchy启用中国模特担当全球广告的主角。顶级时装品牌越洋跨海,比着排场来办时装秀。Chanel特别奉上“巴黎-上海系列”,Karl Lagerfeld代替已故的Coco Chanel小姐向中国致敬。而我们显然一直对西洋品牌十分受用,除了50%白领立志穷尽半年工资也要收一只2.55供奉到衣柜里,Zara、H&M门口的长龙也堪称无人能比,对了,连我们的国产电影“杜拉拉”也请来了德高望重的《Sex&The City》造型师一手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