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手Gottfried Freiherr Von Gramm与其妻1930年代的合影。
意想不到的老派穿法
这样穿着怎么打球?这一定是第一次看到这些照片的朋友的想法。但最开始,这项运动不过是绅士与淑女的消遣,但也许正因如此,这些穿着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延续至今。
Suzanne Lenglen and Bill Tilden in 1920.
Blazer究竟是什么?
翻看过去的照片,你一定会觉得匪夷所思,不知道当时的人们是怎么想的。“其实着装是某个时刻的情感表达与对当时环境的理解。”如果这样思考,那么似乎一切问题又可以顺理成章迎刃而解。Zegna的设计师Alessandro Sartori接受访问的时候曾说过,Blazer是他最爱的单品,尤其是单扣的,他每季几乎都会去买一件来穿。然而,你可曾想过Blazer第一次流行起来,则是作为网球运动的专业服装而被传播开的。
简单的说,Blazer就是一件外套,现在大多被认为是商务偏休闲的西装样式的外套。通常情况下,它的样式更为随意,主要体现在扣子的数量跟口袋的样式上。而男男女女为之疯狂的航空制服,与游艇俱乐部的制服往往都是Blazer形式的。Blazer最早还有海军风格的金属扣子,但海军的影响力在非战时年代恐怕有限,而网球就无形中当了一次Blazer的推手。运动引领的时尚其实并非这一次,而网球给人们带来的潮流也并非这一桩。
白色法兰绒长裤
你可能觉得有些滑稽,穿着西装外套怎么打网球?先别惊讶,还有更有趣的事情:一百年前,20世纪10年代,除了上身的Blazer,下身大家要穿白色的法兰绒长裤才算凑齐了全套行头。
不怕热吗?不用替当年的人们操心。在那个年代,露出自己的腿是非常不合时宜的,其严重程度不亚于成年人穿着开裆裤出街。不光是网球选手这样,赛艇、板球、曲棍球选手也都是穿着长裤去比赛。而女人还戴着宽边的遮阳帽、蕾丝的礼服去打网球呢。
分不清法兰绒与天鹅绒的人不在少数。科普一下。法兰绒,Flano或者Flannel。是粗纺毛料的一种,一面有着很多细小的绒毛,看不出纺织的纹路,手感柔软。现在基本只会出现在我们春秋季节的衬衣面料中。
白色法兰绒长裤现在则很少看到,其一,颜色较为素净,其二面料容易褶皱。当年的法兰绒长裤也是到了腰线以上的高腰宽松款式,这样多少还算是方便运动的。如果想要复原当年网球选手的打扮,恐怕就需要求救于裁缝了。
扣子上的玄机
当你沉默的时候,你穿什么就是什么人。这句话在运动领域最为明显,你可以轻易地从他们的打扮上区分所从事的运动种类。比如,你不会把林丹当做一名网球选手,也不会把李娜当做乒乓冠军一样。但是如果他们穿的都差不多呢?在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当中,条纹Blazer搭配白色法兰绒长裤则是三种运动的常规搭配,所以如果他们并不手持运动器械,你基本是无从区分他们到底是干嘛的。板球、网球、游艇,这三样在那个年代你恐怕没办法仅凭他们的穿着来判断了。唯一可辨的细节,恐怕是他们Blazer上的扣子或者胸前口袋的徽章,这黄铜的金属扣,往往有着区分的效果,胸口的家族徽章,海军的锚则是水上运动的标志,球队的图案则表明他们来自何种运动。所以,不能远观,要近看。不过类似于我们不会把尤文图斯跟国际米兰混淆一样,当年的粉丝估计也不会看走眼,虽然他们的标记实在太过袖珍。
boater hat
不戴帽子不是绅士
绅士不戴帽子是不可被理解的,正如我们无法理解戴着Boater或者Beret帽子要怎么打球一样。我们只能认为,近一个世纪以前,网球作为绅士与淑女的运动是不需要剧烈运动的。所以,遮阳作为一个重要的需求。男士的Boater跟女士的大型礼帽都是必需品。所以今天当我们使用的网球帽几乎已经简化为一个帽檐的时候,百年前的人们一定也无法想象,露出头顶的日子要怎么过。历史其实并不能告诉我们将走向何方,但至少告诉我们,自己从何而来。
赛制在变着装也在变
网球真正的职业化来自1968年的大变革。之前的职业选手可参加的比赛数量不多,大部分高额奖金赛事均为非职业选手参加,Fred Perry先生连续3年排名业余选手第一后,直到1937年才转为职业选手,这也使得不少高手不肯放弃奖金而继续留在非职业选手的行列中。1968年,取消了这一限制之后,一视同仁,场上技高一筹者胜,不论职业与否。
Arthur Ashe
短打天下
其实从1950年开始,网球当中才逐渐看到短裤与短袖。那时的女士仍然穿着蓝色条纹Blazer,而男士们则已经穿着短袖网球衫出征了。但与现在不同的是,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左右,男士的网球短裤都是超短的热裤。而今天则有过膝与不过膝的选择,颜色上除了白色之外,很少有今日这么丰富。Fred Perry在创立之初与Lacoste的上衣并无太多区别,而后选择在袖口、领口加入彩色的样式才使自己脱颖而出。而到了1968年,终于大家已经是短袖短裤地出赛了。不仅如此,化纤面料的短袖短裤也更容易散热与干燥,比起以往棉质比赛服更容易打理,因为更容易染色且不易脱色与缩水,更成了网球爱好者的福音。
威廉姆斯姐妹
选手变了 看客的帽子不变
而另一个亮点,要回到今年法网的决赛现场。当李娜夺冠,在场的人起立鼓掌致敬。一眼望去,所有的人几乎都戴着帽子,而且只有两种,白色的网球帽与亚麻色的boater hat。这几乎与100年前的习惯一样。100年前的运动员戴着boater 穿着Blazer跟白色法兰绒长裤参加游艇、板球与网球运动,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前来观战的观众们穿着当年选手的衣服,这种时空交错的感觉真棒。
日趋专业的足底装备
变化最大的其实是鞋子。当年球速未到200公里/小时,白色皮鞋是标准搭配,长裤搭配白鞋,而今日的两大运动品牌巨头都有自家的明星产品。对于网球鞋的怀古,过去恐怕只有美国白鹿一家网球鞋最是正宗。现在Kids、Lacoste等家均有白鹿的复刻款。一如笔者小时候,开运动会时校方总是要求穿着的小白鞋一样,但大家也不会穿着这些漂亮的白鞋去打网球了。
今日的网球鞋在运动科学的支持下舒适性与性能都有大幅提升,鞋面、鞋垫、鞋底夹层都有大篇的文章可做。回到扮靓这件事情上来说。这些装备都太过专业性或者运动型了,不适合其他的场合。这里按下不表。至此,网球运动员终于穿得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了。
费德勒
从过去走来的网球风
V领毛衣、Tennis polo、白色法兰绒长裤、白色皮质网球鞋,这些单品其实都来自一个世纪前的网球运动,时至今日,这些单品都逐渐发展为美国学院风的一部分。常春藤名校的预科或者新生都以此为标准来打造自己。热炒的Gossip Girl是过于夸张的穿法,但还原到现实当中,你不难发现,这些单品其实已经在我们的周围了。某些以学院风著称的品牌每一季都秉承自家的传统,按照颜色的流行度重新发布同款不同色的polo、长裤与鞋子。网球选手从来都是白色的天下,白色的皮肤、白色的衣服,一切都是白色的。这也是为什么李娜的夺冠对亚洲也是一剂强心针。而网球大变革开始的1968年,黑人选手Arthur Ashe的夺冠也曾让跟他同样肤色的黑人同胞们欢欣鼓舞。今天大小威廉姆斯也是女选手中的异类,不仅仅是她们的肤色与强悍的打法,更有自己担当设计师的经历。虽然从效果上来看,不得不说,设计实在不是一个力量与速度的比赛。而费德勒喜欢全身黑色出场,则代表了网球世界颜色的另一种异类。
引领时尚的网球英雄
乒乓球冠军到网球冠军,网球冠军到品牌设计师,再到品牌掌门人。上帝给他们的天赋可不只是打网球这一件。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群人,他们凭借自己出色的运动天赋与美貌获得了球迷与大众的青睐,自然也就成了品牌的最爱。
从运动员到设计师
他在1927年的美国网球公开赛上获得了冠军,而与他一起扬名的还有当年他穿着的那件白色短袖上衣,这种后来被称为Tennis shirt的短袖衫。这应该是第一个运动员设计师无疑,但可见的资料显示,他与队友参加法国戴维斯杯比赛的时候仍旧穿着V字领的羊毛衫与白色灯芯绒短裤,两颗扣子的白色Blazer与白色皮鞋。
白色皮鞋?对的。那时候的网球拍还是木质框架,而非今天的铝合金或者碳纤维球拍。所以单纯从搭配的角度来考量,木质球拍与长袖长裤还是较为搭配的。现在运动当中,除了乒乓球以外,你很少可以看到木质的器械。所以假设金属时代来临之前,似乎体面的长衫是更为适宜的。他就是René Lacoste,后来的Lacoste的短吻鳄造型也是来自他不轻易言弃的性格,朋友Robert George就画了一只短吻鳄给他,绣在了球衣上。
喜欢追溯第一的人请注意,这里也有一个第一,就是第一个将品牌展现在衣服表面。算是开了Logo外露的先河,此后大家都觉得在胸口展现自家品牌是个不错的策略。讨厌胸口Logo的同学,这笔账你可以记在他的身上。
当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Henri Didon在1895年说出“更高、更快、更强”的时候,甚至到了1913年这句话被国际奥委会确定为运动宪章的一部分的时候,网球限于当时的科技与竞技水平,球速还未到达最快的244.6公里/小时,发出这样快速的发球,不论是发球者还是接球者都不能穿着西装、踩着白色皮鞋在红土、草地上躲闪或者迎击,哪怕是你的西装是个休闲的版本。
莎拉波娃于法网 阿加西与格拉芙夫妇
护腕推广第一人
Frederick John Perry是他的全名,这个英国人最先于桌上网球Table Tennis(即乒乓球)成名——他在1929年的布达佩斯夺得了第三届世界乒乓球竞标赛的冠军,而后转战网坛,又拿到了8个大满贯单打冠军,其中包括温布尔登的三连冠。轰动程度可以参考李娜夺冠之后,退出网坛杀入乒坛,又拿下了世乒赛、世锦赛跟奥运会的单打冠军。从此之后,英国选手就没能在本土夺得过温布尔登的冠军了。这也就解释了,Fred Perry的标志为交叉橄榄枝——温布尔登赛事的Logo,他是当之无愧的温布尔登。
而最大的贡献恐怕还不止于此,有两样比赛当中必备的东西其实来自他的发明——止汗带与专业护腕也是第一个由Fred开始制作的(一个叫做Tibby Wegner的奥地利足球运动员向Fred定制了第一个护腕,即便我不觉得足球运动员需要一个护腕)。专门的定制仅限于高水平的运动员,通过对知名选手与BBC记者的赞助,这一招很厉害,到现在几乎所有的运动品牌厂商仍在通过与运动员的合作扩大影响,站稳脚跟。
球场上的美女效应
莎拉波娃已经是美女球员的代名词,修长的身体、美丽的面庞,男性网球迷都欲罢不能,在赛场上与肌肉发达的黑人姐妹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数观众在观看她们的对战时,也不是没有一份怜爱在里面的。在此之前10年左右,她的另一个俄罗斯同胞库尔尼科娃,虽然成绩不甚理想,但凭借着自己傲人的身材,以及与拉丁天王安立奎的一段绯闻也是把自己炒得十分红火,每次出赛上座率都有保障。同时,她们最常穿着的网球连衣短裙也成了不少少女的最爱,在非网球的场合也可以看到了。
永不褪色的夫妻档
阿加西与格拉芙作为网球一个时代的神话,终于落下了帷幕。格拉芙97%的胜率几乎是一个不可超越的数字,同时她还保持着连续不败与世界排名第一最久两项纪录。先于老公退役,坐在一旁观战,绝对是对阿加西最大的支持。这对网球界的神雕侠侣,在历经辉煌之后仍然受到人们的尊敬,某腕表品牌也一直选择他们作为自己的形象代言,除了尊敬之外,当然考虑到无数球迷对他们的爱戴。脱下了护腕抛给自己的球迷作为答谢成为赛场上的惯例,离开赛场戴上手表的他们光热仍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