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缝纫机生产中心和生产大国,但还不是强国。我国正在利用世界缝纫机产业大转移的有利时期给缝纫机工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加入WTO以后面临的各种挑战,重新开始审视缝纫机工业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产品开发上提出从跟随式向跨越式转变的思路。
针对已经实现大规模生产的高速平缝机、高速包缝机等主导产品,力争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上缩短与日本等先进国家或国外著名企业在时间上的差距,求得同步发展。虽然我国的缝纫机生产在世界上已处于一定地位和水平,但是在行业标准内尚有不完善的地方,缺少相应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导致我国的缝纫机行业一直无法触及高端领域。
众所周知,缝制设备属于精密机械之一,在实现缝纫的各个工作过程,主要依靠四大机构(包括其他辅助机构)的配合来完成,无论哪个部位运行稍有误差,都会影响缝纫质量。针杆机构、勾线机构、挑线机构和送料机构是实现缝纫目的的4大主要机构,也是各种专用缝纫机最基本的机构。缝纫机代替手工进行缝制,就是通过这些机构和其它相关的辅助部件密切配合来完成工作的。对于某些专用机来说,除上述机构外,因种类不同,还增加了具有摆针装置的摆针机构、切刀机构、剪线机构、开停车机构和供油回油等机构。可以看出,零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缝纫机整机的质量。
昌黎县的缝纫机零件加工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30多年的自我发展,完成了从原始积累到发展壮大的过程,目前已形成工业缝纫机零件企业及加工作坊160余家、产值5亿元的产业集群,产品涉及弯针、压角、针板等近4000个品种,弯针类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国际市场占有率也已达到70%,从业人员达6000人。
由于目前国内工业缝纫机零件尚无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各五金企业长期以来全部以加工合同、技术图纸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凭技工师傅经验进行加工,工艺水平高低不一,生产不规范,质量不稳定,经济生活中合同纷争、质量争议不断,企业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对产品的硬度、光洁度等指标无明确规定,一些企业通过采用低质原材料、降低工艺水平来降低生产成本,靠打“价格战”来占领市场,严重制约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