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确定“十二五”规划的一年,更是谋划今后十年、十五年发展的一年。中国服装业在完成规模扩张使命后,量的增长不再是第一目标,以价值创新为核心的品牌发展,将成为历史新任务。
我们要抓住后危机时代走势,用全球化眼光,积极进行产业调整,加快步伐,进入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的阶段性过渡期,为实现实践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中国服装强国之梦打下良好基础。
(一)科技之年,向服装强国迈出第一步
服装行业作为高新科技应用较为广泛的行业,对行业外部科技进步比较敏感。在“工业化+信息化”两化结合的过程中,信息化技术针对服装行业的专业开发已经开始,信息化在国内服装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专业程度越来越深化。如:无线射频等技术在服装领域的应用将优化革新服装供应链结构,使我国服装产业通过效率、质量、服务手段的比较优势得以提升。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深入应用,势必改变传统的服装行业,加速服装行业创新发展。此外,智能化设备在服装生产过程中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机械、电子行业对服装产业的技术支撑,将进一步增强我国服装加工的国际竞争力。
以增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吸收再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提高服装行业整体科技研发水平,营造行业科技创新氛围,提高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提高创新科技应用普及率。在自主创新方面,以企业为主体,产业链科技发展为基础、产学研结合为依托,力争在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重塑我国服装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我国服装行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水平。
(二)“上市”之年,企业梯队建立,进入“大企业”发展时代
“资本”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经过品牌培育期,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批发展十年以上,比较成熟,有一定品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团体,这些企业由于大浪淘沙后留存下来的金沙,再次走到同一个竞争层面上,接受市场的再次“提纯”。未来企业竞争将不在局限于产品竞争层面,而是企业整体资源之间实力的较量,资本为王的时代即将到来,资本整合时代即将到来,未来的企业都将面临整合与被整合的课题。为了抢占资本先机,也为了在资本战中更好的保护自己,企业上市将成为很多公司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服装板块上市公司数量会快速增加,随着更多公司的上市,服装行业将距离“大企业”时代更进一步。
(三)市场细分、文化提升,新兴市场和消费模式浮出水面
“快时尚”时代将真正来临。都市新一代消费者素有“喜新厌旧”的消费倾向,手机、电子产品甚至汽车,新旧更迭速度越来越快。经历了经济危机,更多消费者宁可多买几件时尚的“便宜货“,也不愿买一件“含金量”很高但价格不菲的服装。服装如手机,从买来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贬值,时尚程度越高的产品贬值速度越快,保值的最佳方法就是小投入和快速淘汰。真正高品质低价位的“快时尚”离我们越来越近,以美特斯·邦威为代表的众多国产品牌已经进入“快时尚”轨道,但在高效物流系统、专业仓储运输、无线射频识别、逆向物流等高新技术环节仍不能达到“快速流动”要求,设计更新、市场促销等仍需与消费者进一步磨合。
“网购”占销售比重将迅速提高。2009年,从国际奢侈品牌到“手工作坊”都在忙着开辟网上业务,从自建品牌官网到淘宝网专卖店,形式多样。网购公司信心十足地探索生存发展道路,就连邮购公司、网上书城都在积极拓展服装网购业务。互联网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3G技术的普及应用、网上支付的便捷可靠等,更为“网购”推波助澜。
“定制”将在一定范围内盛行开来。“量体裁衣”,“手工缝制”三十年前的一大服装消费主流又轮回过来。不同的是,而今的“量体裁衣”走上了工业流水生产线,“手工缝制”融入工业化大生产流程。当都市白领个性化消费需求膨胀起来,“定制”几乎成了身份和品味的特别体现。“定制”已经在一些男正装品牌专卖店和高级写字楼、高级酒店中悄然兴起,未来还将向女正装等领域蔓延。尽管“定制”短期内尚不能成为一个占绝对销售份额的主流消费模式,但必然成为2010年以后服装消费市场的一颗耀眼明星。
(四)国际品牌加紧中国攻势,中国企业谋求国际之路
2010年,中国服装市场将会出现更多的国际品牌专卖店。国际一体化是全球距离缩小了,不同国家的国民穿同样品牌、同样款式的服装不足为奇。中国市场需求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服装市场越来越国际化。海外品牌也会千方百计在需求兴起但尚未成熟之际抢占中国市场先机。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开拓之路上也将有新突破。李宁在美国低调开店或将拉开中国品牌正式登陆国际市场的新帷幕。中国企业将循着微笑曲线进一步谋求更高的国际分工地位。“利丰”、“溢达”将被“复制”甚至更深化地发展。中国企业在国际的亮相将更为频繁,国际也将更为接受“中国服装”和“中国企业”由“世界工厂”逐渐向领军地位的转身。中国服装国际之路已目标明确地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