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金融危机,义乌无缝织造业也在演绎“自来水哲学”———研发更好的产品,通过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把高品质、低价格的产品推向消费市场,借此渡过经营危机。
从危机中学会管理
控制内耗就是赚钱
义乌商品一直来都是“价廉物美”的代名词。就针织内衣而言,全球几乎没有一个地方的性价比能和义乌比拼。义乌有150多家无缝织造行业企业,约60亿元的年产值规模。数据显示,占义乌3%工业比重的无缝服装业产值占本地工业总产值的10%,“全国占比80%,世界占比25%”的区域生产规模和集群优势已在义乌确立。
事实上,物美的产品能否价廉,考验的正是企业对原材料控制,以及制造流程、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力。
“今年外贸订单萎缩了约1/3,打击不可谓不大。”浙江国奥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姚定告诉记者,眼看身边部分企业倒闭的倒闭,萎缩的萎缩,他非常震撼。
“危机之下只能暂时收缩防线巩固阵地。尤其是资金链问题,那时真有种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感觉。”吴姚定介绍,金融危机之前,因为市场整体形势较好,公司注重外扩销售渠道,没有重视管理环节。危机来临,才让公司切身感受到把控成本的重要。
“机器开动要能源成本,工厂开工要人力成本,合格率偏高要浪费原材料成本……”吴姚定算了一笔让他自己都吃惊的账:如果每个制造环节都能节约一点,产品合格率再提高一点,再加上合理安排生产与交货的衔接时间,一年下来可节约100万元左右。
该省的要省,该花的还得花。吴姚定意识到,同质产品的竞争大多停留在“价格战”层面。只有在产品自主研发上多加投入,才能提高同行间的竞争力。今年年底前,公司还将陆续推出近20款新产品。
“一件差不多价格的针织服装,消费者肯定会买品质更好的。”吴姚定非常认可松下幸之助的“自来水哲学”,在他看来,任何消费者都离不开服装的需求,用高品质、低价格的产品取得消费者认可,才能为企业带来长期回报。
生产“冷门”产品
寻找新兴区域市场
目前常驻义乌外商达1万多人,这是义乌市场外向程度的直接表现。就无缝织造业而言,本地企业大都在做外贸订单,产品多数流向欧美、中东、印尼等市场。目前,义乌不少企业的外贸订单占比在60%~70%,少的也有约50%。金融危机之下,很多企业开始把销售目标转向内贸市场和国外新兴消费区域,通过培养更大的消费群体为企业拓展市场。
浙江爱美莱服饰有限公司品牌运营总监李阳松介绍,公司首先在产品上实现转型。现在出口最好的产品是款式独特、同行生产较少的“冷门”品种,如背背佳、束腹及其他功能型产品,这是公司差异化竞争的一大优势。另外,公司在产品研发上也加快了速度,当季没过就着手下一季的产品设计已成为常态,这对引领消费市场非常重要。
其次,在主打欧美等原有市场的同时,把日本、台湾等地的高端消费市场列入公司的拓展区域。公司以前比较关注国内展会,今后将更多地参加国际性展会,为拓展更大范围的国外市场打基础。据介绍,相比金融危机刚来那会,公司的业务量已增长近三成。
质量撑起品牌策略
改走高端产品路线
义乌无缝织造行业协会会长、浙江棒杰数码针织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陶建伟介绍,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今年以来高品质的国际订单逐步增多,很多企业的接单水平有大幅度提高,订单数量和价格均持续上扬。
据了解,义乌无缝织造业在产品创新、设备技术含量、产品性价比等方面占有很大优势,这一切给企业发展品牌策略提供了基础。义乌的知名织造品牌不仅有“浪莎”、“梦娜”,还有“博尼”、“卫高”、“水中花”等一批品牌。
业内人士介绍,面对金融危机,义乌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在政策、信息等方面也给予企业很大的支持,帮助企业提升信心。在这次危机中,义乌几乎没有织造企业因资金问题出现严重的经营困难。
目前,由义乌质量技术监督局、义乌市无缝织造行业协会牵头的无缝服装标准正在编制当中,该标准的出台将为业内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