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2008年12月4日,商务部发布了《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建设及管理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同期发布的还有《尾货市场经营管理技术规范》等其他12项国内贸易行业标准。这些标准都将于2009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建设及管理技术规范》是由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牵头起草的,其意义在于填补了国内纺织品流通领域标准建设的一项空白,对于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管理水平、竞争能力和市场的安全经营有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个与老百姓休戚相关的民生行业,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规范与否、市场交易环境的好坏以及市场中的商户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等等,直接反映出这个市场运行是否健康,同时也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不难想象,《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建设及管理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从酝酿到登场,便得到各方人士的密切关注。
其实早在2006年6月,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就成立了标准起草组。起草组在完成了标准的初稿撰写工作后,用半年的时间走访了濮院、盛泽、湖塘、天津、苏州、义乌等6个省市城区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以掌握各地专业市场的具体情况资料,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经过不断地斟酌与修改,“征求意见稿”得以出炉,并于2008年4月上报商务部进行网上公示;2008年7月初,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就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听取各方建议;2008年9月,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在北京召开了《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建设及管理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审定会,由相关专家组成的审定组对该标准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一致通过对该标准送审稿的审查。
无论政府还是协会,用两年的时间精心“打造”一个行业标准,或许并不是什么见惯不怪的事情。但我们至少可以从中捕捉到这样的信息:国家政府对纺织服装行业一直以来所持的支持和扶植态度。从2008年来看,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10项措施,以及促进轻纺工业发展的6项措施,再配合《规范》,形成了从宏观政策到行业标准的完整保障“链条”。而“市场”作为纺织服装流通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对于推进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建设和健康有序发展,无疑意义重大。因此,该行业标准从建设环境、经营环境、消防治安、招商管理、经营管理、从业人员管理、市场信用管理等七个方面对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进行了要求。拿市场信用管理来说,《规范》分别在保护知识产权、营造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防止商业贿赂、行业垄断等方面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不仅对于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也对国内整个“大”市场的诚信经营以及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的建设,贡献不小。
《规范》选择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候出台,我们很难定义这是不是一种巧合。重要的在于,《规范》发布的确给并不平静的国内纺织服装市场带来了一丝“安慰”。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一些外向型纺织服装企业在国外订单大幅下降的“慌乱”之中,不得不选择内销。其间,我们不可忽略一个事实:中国纺织服装行业30年的发展,已经将专业市场的建设和管理速度甩在了身后。如何让市场发展跟上行业发展?怎样才能在危机之下维持纺织服装市场的有序竞争、健康发展?处于“两难”境地中,《规范》的发布算是给出了一个较为满意的答复。不过,《规范》是否能够起到预期作用?所起作用又能有多大?只能交由市场本身去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