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上午,位于四川省遂宁市的某纺织工厂内,员工正在加紧生产,积极响应2月4日国务院通过的纺织工业振兴规划。钟 敏 摄
2月9日讯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并公布五点措施。“国家在纺织业遭受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出台了调整振兴规划,及时准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参与了此次规划初稿的拟定,他表示,规划将对行业摆脱困难、培育持续发展能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培养持续发展能力,不走回头路
“规划强调了纺织业的重要作用和国际竞争优势,说明纺织业不是限制性产业、夕阳产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介绍,近8年来,我国纺织品出口价格一直保持了8%的增长,证明了国际竞争优势明显;在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2%的情况下,纺织企业实现了就业人口年均5.8%的增速,也证明了纺织业的市场在扩大,发展势头良好。
如果将规划提炼,离不开4个“调整”,即调整市场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把结构调整放在突出的地位,事关纺织工业持续发展能力,更表现了纺织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孙淮滨说。
2008年,纺织经济运行形势异常严峻,前11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润额为1042亿元,增长率为-1.77%,十年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行业亏损面扩大到20.44%。“但是,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产品结构,可以使中国纺织品更具有竞争力。”孙淮滨表示,规划始终贯彻着一条红线,即纺织大国如何在危机中克服困难,通过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最终成为纺织强国。
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将为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增利90亿元,对出口企业是明显利好,也可以巩固我国纺织业的国际份额。这已经是半年内我国第3次调整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
提高技术贡献率,设专项资金
规划指出,要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这是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将对纺织业下拨专项资金。
“技改资金不可能撒胡椒面。”孙淮滨介绍,此次金融危机中,科技企业与品牌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强,“因此规划也表明了国家对科技企业、品牌企业这类优势企业的鼓励和认可,体现了‘扶优扶强’的态度。”
规划特别提到了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该领域将是今后纺织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用纺织品是指农业、建筑、汽车、医药卫生、国防、航天等领域所需要的纺织品,近期,4万亿元国家投资催生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将明显带动对产业用纺织品的巨大需求。产业用纺织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附加值高、产业链长,加快发展不光可以拉动整个纺织,也可以加大纺织经济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
坚持扶优助弱弃劣,不搞一刀切
规划明确表示,将对优势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困难企业给予优惠支持,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而对能耗高、污染重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要加快淘汰,表明对纺织业的振兴不会搞“一刀切”,优势企业和潜力企业可以借力成长,而落后产能必须淘汰。
此外,规划对东中西部产业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我国中西部纺织业发展一直比较落后,但是其在能源、土地和劳动力供应上却比东部沿海更具有优势”,孙淮滨介绍,中国在比较优势梯度转移上,拥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巨大空间,将劳动密集加工环节向国内欠发达地区转移,形成跨地区产业链,既保持国际竞争力提升,又拉动了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更能有效地在金融危机中保持价格竞争优势。
实际上,去年我国纺织业梯度转移已经开始提速。2008年1—8月,东部沿海六省市规模以上纺织工业总产值占全国80.16%,比上年同期增长13.78%,而中西部13个省市纺织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