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偶像专卖店的增多,这一行业的竞争也日渐升温。早开几年的小店已经和歌友会建立了稳定的联系,新店铺则笼络新兴消费者。
拉拢歌迷会“团购”
记者走访发现,一些经营较久的小店,都和歌迷会建立长期合作,这些歌迷会成员都在百人以上。
位于光谷的“豆花米秀甩饼”店主王金华说,歌迷会经常团购,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后,能争取到更大的项目。一次大型演唱会,能给小店带来数万元的收入,但前提是垄断几家歌友会的客户群。
在新民众乐园经营歌迷产品专卖店的吴乐说,每次追星族的大型聚会,必定会制作统一服装或佩戴品,300人左右的歌迷会单次购买力在万元以上,如果能与几个歌迷会建立联系,收入就会稳定增长。
另辟蹊径找新品
老店铺在主流明星的粉丝身上下功夫时,一些新店却剑走偏锋,将定位放在“新兴粉丝”身上。“明星是不断更新换代的。”经营网店的杜小雨介绍,新开的店铺如果跟风销售,也很难存活,所以不妨找些冷门的“生意”做。他上网看到一些热门的搜索帖子说存在市场空白,就想办法找渠道进货,如今他的固定客户已近千人。
不过,也有些定位不好的小店退出市场。小文此前投资近10万元在六渡桥附近开了一家小店,上半年因经营不善倒闭了。“开店前没有做好市场分析。”他介绍说,他将定位放在一些小众群体上,但随着此群体追逐的艺人淡出人们视线,这些“粉丝”也转投他处。
偶像生活用品也走俏
记者在华师文化街一家偶像专卖店内看到,偶像相关产品几乎已经渗入到生活每个元素,杯子、指甲剪、抱枕、鼠标垫、眼镜盒等日常商品都被打上印记,价格也比一般产品高。“明星用过的东西的仿品很走俏。”王金华介绍,她找了设计师,仿制一些明星的口罩、雨伞、扇子等商品,卖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