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永康的陈荣就是这样一个“状元”,虽然他从事的并不是什么高科技行业,也不是日进斗金的大买卖,但就是这样一份小小的补鞋营生,老陈愣是干了整整46年。他也从一位靠补鞋谋生的小鞋匠,修成了如今身价不菲的小富翁。晚年富裕,儿孙成排,可不是补鞋补出了百万富翁。
补鞋事业16岁起
陈荣祖籍无锡,因为家境贫寒,16岁初中毕业后,就没再继续升学。父亲见儿子个子矮小,怕其干不了别的活,就让他去学补鞋。他学成后在街上摆了一个补鞋摊,不过因为种种原因,鞋摊摆了几个月就草草收场。后来陈荣进厂当起了工人,平时上班干活,下班后,他仍在家里替别人修补鞋,赚点零用钱。后来工厂效益不好倒闭了,失业后的陈荣又继续在街上摆摊补鞋,养家糊口。只是由于当地经济不发达,虽然生意不错,但是收入并不高。
妇唱夫随到永康
陈荣的老伴是浙江永康人,比他小两岁。心灵手巧的她,除了会补鞋,还会配锁、缝纫,十分能干。一次老陈陪老伴回她娘家永康,感觉到永康的经济相当不错,老陈灵机一动,何不把小店开到永康来?夫妇俩一拍即合,1995年,经过一番考察的老陈夫妇来到永康长城工业区,租了一间10平方米的简陋小房,开起了补鞋店。长城工业区是当时永康市区内最大最热闹的工业区,工厂大大小小有近几十家,外来打工者也有好几千人。有些人买的鞋质量不好,穿不了几天就脱胶、断底了,扔掉又可惜,就送来修修补补。这样,老陈店里的生意始终不断,收入也自然不错。
富翁鞋匠靠修炼
当然,老陈家的手艺也是没话说。他们补的鞋不仅美观、舒适,还非常牢固,价格也实惠。老陈的服务意识也很强,鞋子如果第一次补不好,第二次就免费,第三次就全部退款了。他说,希望他补好一只鞋就让顾客一辈子都记着他的手艺。他的客人基本是“朝八晚五”的打工族,为了给顾客们提供方便,老陈夫妇也是每天早上6点起床赶来开店,晚上忙到9点多才下班回家,十多年披星戴月、风雨无阻。老陈说,他前前后后一共用过20多台补鞋机,补过的鞋子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了。
补鞋也要会创新
虽然自己的补鞋生意一直不错,不过老陈并不因此满足。为了提高补鞋的质量和效率,去年,夫妇俩商量后,投入2万多元,购置了一台高档的鞋靴美容设备。这种设备具有抛光、除皱、除臭等多项功能,事实证明,老陈夫妇俩的决策很英明,因为经过这种设备修补的鞋几乎跟新鞋一样,顾客都特别喜欢。这样的创新只是老陈的一个“招式”,为了增加收入,他的鞋店还实施“多元化经营”。除了补鞋外,老陈还接待配锁、缝纫、上拉链等活计,甚至连店门口也不放过,卖起了水果。如今,随着经济开发区不断发展壮大,外来打工者越来越多,老陈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每天100多元的纯利让老两口乐得合不拢嘴。
知识、身体不能丢
老陈平时工作很忙,但是就这样他还每天坚持利用空余时间学习。他获取资讯的途径是看报纸。他说,从报纸上,他可以了解到种种新闻,这样既可以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还有利于跟顾客交流。
要想赚钱,身体是资本,这是老陈的原则。老陈今年62岁,但是脸色红润,腰板硬朗,晚上补鞋看书都不用戴老花眼镜。他说,天热的时候,他每天要喝6瓶啤酒;冬天,他每天喝一瓶五加皮酒,或者3小瓶劲酒。老陈有5个儿女,现在都已经成家立业,有的经商办厂,有的做手艺,儿女们劝父母退休养老,但是劳动了一辈子的老陈夫妇停不下来,照他们的话说,要利用有生之年,自食其力。
自编朴实“创业诗”
靠补鞋发家致富的老陈,去年花了35万元,在永康市华溪村买了一块地皮,打算过两年,再投入20万造一栋六层楼房。老陈说,到时候要把鞋店搬到自己家里,为顾客也为自己提供一个更舒适整洁的环境。老陈还自编了一首自传式的“诗”,名为《目睹》:六旬夫妇虽平常,生活过得蛮扎硬;自得其乐记胸膛,勿与世人争高下。克勤克俭挣得来,一针一锤积成堆;廿年毛挣一百万,吃用开支三十万,一栋楼房二十万,两间地基卅五万,男婚女嫁全开办。雄心未减当年勇,六层商铺造起来,晚年吃用少依赖。奉劝年轻下一代,改革春风暖人怀,歪门邪道要丢开,勤劳自能富起来。
这首诗是老陈补鞋生涯的真实写照。当今社会中,不乏成功人士,跟他们比,老陈是非常“渺小”的,但像陈荣和千千万万同样身处平凡工作岗位的人,靠自己的双手服务社会和致富,不也很值得我们尊敬么?(作者:黄田 许瑞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