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着长发、穿着牛仔裤的姚峰是南京舜禹服饰有限公司的设计总监,讲起他一手创办的“洁”牌女装,潇洒中洋溢着自信。“如果不是年龄超过了评选条件,我今年一定还参加评选。”姚峰自信地说,如果服装界确实需要一个新锐代表的话,他将是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
2台缝纫车4个工人起步 姚峰出生于1963年,今年45周岁。他告诉记者,他3岁开始就学画画。他妈妈曾经开玩笑说他是天生为艺术而活。
上世纪80年代,姚峰从苏州丝绸工学院(现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服装公司,后来又调到一家合资的服装企业。但在企业呆了四年的他,依然觉得自己的能量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1989年,姚峰毅然辞职,只身去了广东寻求发展。“在广东的5年,我完成了所有的原始积累,包括学习管理技术、成衣设计以及资金积累等等。”姚峰很是怀念在广东的日子。
1996年,姚峰回到了南京。“当时的服装市场很乱,所以我想把公司的名称叫作‘大禹服装’,意思是‘大禹治混水’,但后来注册时没能批准,所以才改成‘舜禹’。”姚峰解释说。 “1996年11月,我开始做自己的品牌——洁,当时投了3万元,只有2台缝纫车,4个工人,自己亲自上阵。”姚峰告诉记者,当时从设计,到打底样等都是在家里完成的。令他欣慰的是,公司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到第一件服装上市,再到现在,几乎每一件衣服都在赚钱。
“第一批衣服虽然只做了15件,可上市第一天就卖出了一半。那天下午,我还跟朋友在茶社喝茶,便接到商场要求赶快补货的电话。”姚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眼睛里依然神采激荡,“那批衣服我设计的是毛领短装,样子现在看起来很土气了,可在那时很时尚。”
为什么衣服销路好?关键还是因为设计好。“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设计永远要领先一步。”姚峰告诉记者,他一直有一种信念,那就是不求大,只求实际效果,并不断安慰自己完成自己的创意。带着这样平稳的心态,仅仅3个月时间,姚峰便买了辆价值20多万的依维柯。
“没有创意,企业早就完了” “如果没有创意,我们的企业早就‘死’了。”姚峰告诉记者,如今的人们完全是心理消费而不是生理消费,所以他们一直在研究人们的消费心理,及时把握流行,设计出新的服饰。
然而,“抄版”之风一直在服装界泛滥成灾,他也曾一度感到很沮丧,甚至有失去源动力的感觉。但后来他想通了,毕竟服装版权问题不只是他一个人面临的问题。于是,他坚持保留年轻的心态,做好每一个创意。最终,他不断有新的款式上市,把其他抄袭的企业甩在后头。
2003年的那场非典,让姚峰意识到坚持的重要性。“非典那段时间,根本没人敢上街,更别提上街买衣服了。”姚峰告诉记者,那年,南京不少服装公司倒闭。但姚峰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想方设法地感受当时老百姓的心境、感觉,然后再设计出适时的服装。最终,公司的实际销售额增长了23.4%,这让他惊喜不已。 姚峰坦言,自身知识的狭窄面,也会让他陷入困境。“我打造的‘洁’牌服装,肯定就要让他们适应最近的消费群。”姚峰解释说,可往往有的时候,自己的消费群不买账,说明设计的服装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那个时候思维就会受到阻碍。每当那个时候,姚峰都是及时调整思维,仔细研究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再调整设计定位。 避开正面冲击,选择“迂回战略” 记者注意到,虽然姚峰的公司在南京,但南京却买不到他的衣服。姚峰解释说:“就像打仗一样,我不愿意正面冲击,而是喜欢打‘迂回战略’。”原来,姚峰已有130多家专卖店,其中30%是自营,70%是代理,但主要集中在二线城市。
姚峰,曾是中国风尚大典“青年风尚”设计师金奖得主。风光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危机:“心气很高,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陷入了一个误区。而且一直想把品牌贵族化,花了很多心思和金钱,拼命往大城市里钻。注定失败!”
后来,联想总裁杨元庆的话让姚峰大梦初醒:“事情只要自己想通了,一定能做好。如果连自己都没想通,即使有再多的理论也没法支持你的品牌。” “我一下子就想通了,只有让自己的品牌平民化,才能赚钱。根本没什么‘面子里子’的问题。千万别较劲,这个面子没必要去撑。只要能赚钱,你的品牌价值自然就出来了。”
于是,姚峰的小女装品牌“洁”开始进军很多诸如扬州、常熟这样的小城市。“有人问我,怎么在南京没有开店?我说,因为南京是大城市。在小城市中,我的品牌就是名牌了。再大的品牌跟我在同一个小城市里竞争,我绝对不会输。” 如今,姚峰有了自己的视觉艺术工作室。在他看来,南京的创意产业起步有些晚,但他愿意为南京的创意产业出谋划策,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