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鱼龙混杂”特许经营热中藏忧
商业特许经营,即通常所说的“加盟店”,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商务部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特许经营体系已超过4500个,位居世界第一,经营范围已覆盖70多个行业业态。作为国内较早从事投资管理行业特许经营的从业者,福元运通中国总部董事长孙立文对前几年加盟连锁的爆炸式增长印象深刻。“2007年5月1日《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实施之前,国内从事加盟连锁的企业已经有几万家。”
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冒牌盟主”遍地开花。据孙立文说,有的加盟商没有经过授权就擅自以原有品牌名义发展新加盟商,还有企业干脆对已有知名品牌稍加改动,以相似品牌标识和业态误导投资者加盟,这让特许总部非常头疼。2007年,《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实施之后,情况有所好转。“条例不但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并且要求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企业都要在商务部备案。经过那轮洗牌后,有几千家企业过关。”孙立文说。 尽管如此,特许经营领域依然问题很多,市场主体鱼龙混杂。很多商业特许经营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标准化管理能力和品牌推广扩张能力。有些商业特许经营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系统不完善,品牌存活率低,一些中小城市市场加盟店质量难以达到要求。“盟主”与加盟商之间纠纷不断。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说,一方面有的品牌总部实力不强,对加盟商支持、辅导、培训不到位,很多投资人抱怨没受到应有的培训和支持。反过来,有的加盟商为了省钱,往往在产品上“缺斤短两”,在服务上打折扣,损害总部的利益和声誉。自特许经营模式在国内出现之日起,两者之间的矛盾就一直存在。 行业内种种乱象使特许经营深受其害。近年来,国内出现的连锁加盟品牌非常多,发展非常快,但是死掉的也很多、很快,行业洗牌频繁。
加强税收资金支持建立品牌评价机制
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商务部网站10日公布了《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商业特许经营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在指导意见中,商务部拟用5年时间实现主要特许经营品牌的加盟店数量、经营规模、规范水平均有较大提高。
对此,裴亮认为,指导意见是对十几年来特许经营政策的重大调整。“从1997年出台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到后来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政策核心始终是规范市场。包括信息披露、备案管理等内容都以规范总部经营行为,保护加盟商利益为主。而这次指导意见由原来的规范为主转为促进发展,同时加强规范,从两个角度推动特许经营发展。”
指导意见提出,将鼓励商业特许经营企业进一步提高商品配送率,支持商业特许经营企业建设配送中心或充分利用社会化配送中心,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减轻加盟店的负担,发挥商业特许经营的规模效益。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促进商业特许经营发展的财税政策,积极争取对具有一定规模且管理比较成熟的商业特许经营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研究制定中小企业发展商业特许经营的扶持政策,重点鼓励老字号、特色店、知名品牌企业在严格管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发展商业特许经营。
在裴亮看来,政策重心之变源于国内特许经营已发展到新阶段。特许经营模式在国内刚刚兴起之时,市场混乱,特许总部欺骗投资人,借加盟之名行传销之实的情况时有发生。彼时,当务之急是加强管理规范。而十几年后的今天,虽然问题依然存在,但专业化程度已有明显提升,所以在规范的同时,应该重点促发展。 记者注意到,指导意见中专门提到了要扶持优秀特许品牌发展,给品牌“打分”——建立优秀商业特许经营品牌评价机制。“以前没有评价机制,如果能够建立起来,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孙立文说。
行业前景广阔投资加盟需做好调查
孙立文认为,如果指导意见能够尽快落地实施,特许经营在国内的发展空间会更加广阔。“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而特许经营模式非常适合第三产业中的许多行业。”
裴亮说,近几年楼市、股市投资机会明显较少,很多资金转向从事连锁加盟。随着国内消费市场日趋成熟,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专业化,很多新兴品牌都以特许经营的方式进行扩张,服务业连锁发展正成为一种趋势。虽然目前已经有近5000家品牌体系,但是形成规模的不多,而且国内服务业仍在高速发展,这意味着会产生很多新的特许经营机会。从近几年的行业调查看,不少特许经营行业被普遍看好。如儿童早教、儿童用品、技能培训、第三方汽车售后服务等业态。
这种趋势从火爆的连锁经营展会中可见一斑。近几年连锁经营的展会规模、数量越来越大,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展会不断,中小投资人对加盟市场一直保持较高的热情。“虽然特许经营是种好模式,但也不要轻易试水。”孙立文说。他建议加盟者在选择加盟特许经营项目时,首先要确定所加盟品牌是否合法、是否已经备案。这可以通过商业特许经营信息管理系统查询。其次是要选择朝阳行业。第三是考察所要加盟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