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经济学专家曾经在与记者谈起中国服装企业用专家外脑的时候说:“中国服装企业在与专家外脑打交道的时候,通常不能避讳几种奇怪的心理,比如不可为师,不可为友,不可为同伴。”
他的意思是,在生意人与外脑团队之间,他们总是不可相互信任。说白了,最先不信任的必然是企业主那一方。
“服装企业主依靠自己的白手起家与拼搏精神,好不容易在改革开放后用服装产品挣到自己的基业,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的转轨,很多企业主都发现自己必须对企业的营运方式与盈利方式进行改良。于是他们就开始寻找企业继续壮大的‘良种’或者‘化肥’。后来他们发现市场上的‘良种’与‘化肥’都是假冒伪劣的。于是,这些企业主开始有了无限的怨气。”
这些内容很多人可以理解,就是在市场的前沿,只有企业主才是专家的时代是有的。在中国市场,即使有国外的行业专家,他们对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市场都是不太了解的。而学院派的专家其实又并不能指导市场。一些兴起的营销公司,管理公司在业务类型上并不明确自己的业务成效,当时也没有评估与考核。合同与生意就好像火锅锅底的作料,说是有的,捞上来也是不齐全的。
演讲不能帮企业招商圈钱
到了企业市场上的专家外脑比较丰富的时候就是1998年左右,南方服装经济的崛起,让很多广东服装企业都把目光瞄准了香港设计师,香港营销专家团队。香港人与广东人做生意说起来也并不难,看上去就是朋友之间的来往。
一位在广州发展全国女装品牌的港籍企业管理者告诉记者:“我们那时候先后聘用过香港设计师团队与香港营销专家,但是他们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我们知道这些事情如果只是找内地的设计师与广告人员做会成本很小。我们发家就是靠内地的市场和劳工发家起来的,要花高十倍的成本去请香港外脑团队,我们着实很需要气魄与胆量的。但是,我们最后还是很努力的决定那样付出。”
其实在上世纪末,这些香港公司也几乎北上影响到了上海北京大连的多家服装企业,也有很多公司都接纳并应用了他们的先进营销方法或者是设计研发系统,但是成功的很少。
这位港籍管理者告诉记者:“可以说,那时候我们是交了一大笔学费,后来我们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什么有很多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在和香港人合作的不成功,而我们的合作就成功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只是让他们去演讲一下。但是我们深入的尝试了,并且也逐渐学习到了他们的精髓。香港人的优势是在做而不是在说的方面。既然花了钱,请了他们来,就要多问为什么,这件事情这样做能做多少分,那样做能做多少分。如果企业老板只是架着一个脸给专家和员工看,员工也就不能从中真的学到什么东西了。”
不可否认很多专家外脑到了企业里,企业虽然是花了钱的,可是企业却学不到真经。因为在企业内部,专家根本插不进来,企业家也没有给员工做表率,没有谦虚下问的姿态。这样一来,再有专业技术的专家就只能在企业里面声嘶力竭地演讲几次,然后以失败告终了。
有个北京知名服装品牌的老板告诉记者:“我们2000年的时候请的那家香港营销公司,根本没什么用,帮我们拉不来几家代理商,也帮我们没有提升多少单点产出。”
接下来经过记者调查,发现这个香港营销公司就是那位港籍老板说的营销团队。为什么两家企业之间会有这么大的落差呢?
这个香港营销团队的林先生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营销只是一个品牌企业的一小部分专业咨询内容,如果这家企业没有成熟的运营模式与管理机制,那要改善的地方还很多。我们只是说一些话是改变不了企业资本运营状况的啊。”
到今天,我们确实在3月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的招商现场看见有一些营销专家团队用演讲来帮助企业招商圈钱。林先生这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演讲如果可以帮助圈钱,那还做服装品牌干什么?”
营销整案专家不能监管视觉传达
杨大筠告诉记者:“专家一定要把自己的专长设定清楚。搞咨询的和搞培训的不一样。咨询公司提供的是信息,培训公司帮助加强执行力。有一些专家外脑是来进行店员培训的。或者说他们只擅长店员培训,就绝对不要涉及到店面视觉营销。也许你也懂一点,但是你们的专家团队也是有品牌的,你不能因为贪婪而砸了自己的牌子。”
他说的内容是有依据的。2002年有一家深圳的女装中等规模企业找到业内有名的专家做了代理商大会的培训,顺带还要把各地代理商的店员培训都交给这个专家的公司来做。于是,很幽默的是,这位专家在一次午饭之后就拍拍胸脯说自己可以帮助这家品牌企业把店面铺设都搞定。而事实上这位专家担纲的企业并没有空间视觉设计人才,只是有一两个二把刀的平面设计员而已。如果接了这个项目,他必须把这个案子交给朋友的公司来做。而在酒桌上他与女装企业谈的价格并非合理的广告公司价格,于是就在这个过程中,他不得不自己分心来承担这个任务。
后来企业营销部门在收到了他做的一个收银柜以及标示的时候非常生气,表示这个专家很蒙人。事实上这个项目只有5万元,但是培训的总费用有40万元。而这个专家在店员培训方面还是很有专业特长的。于是,他们终止了合作。
据企业营销团队的员工与管理者告诉记者:“一个很笨重的木质收银台被寄来,拆开包装的时候已经四角都有磨损了,看上去简直就是个旧的,这让我们哭笑不得,然后上面还有一个用有机玻璃贴的品牌标示,五万元难道就换来了一个这个?后来我们去沟通了一下,向老板反映了意见,老板认为他用的这个专家团队在诚信上有问题。”
而代理商方面孙小姐却告诉记者:“在那次招商培训会议上,我们的确受益匪浅。这个专家的很多话给我们这些经营者了很多启发。于是在代理这个牌子的时候,我们感觉很有信心。说是后来还要给我们培训店员,不过接下来没了下文,我们并不知道企业方面有什么更新的设想。”
这位专家坦言:“在这次合作中无非只是收到一开始的5万元合作定金和店面设计费用5万元,后来合同突然终止,让一开始他对于整个市场培训工作的设计全都白费了功夫。想必是企业内部出现了意见纷争,但是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
企业家在这件事情上有几点私心:首先是省钱;其次是最快的拓展市场,再者是不信任这个专家的诚信了。但是,在这件事情中,不得不说,也许专家所犯下的错误是跨界经营了,企业家却给予了外脑团队和自己一次错误合作的机会。
这样的案例并不少,由于从2000年开始,中国服装行业的专家突然多了起来,这里的“专家”的确要有一个引号。他们中的很多只是包装出来的外脑团队首领,他们也有自己的员工要养活,也有自己的税金要缴纳,所以,在某些跨界经营方面,很多专家需要小心谨慎,不要折了夫人又折兵。
产品研发案例的保密做不到?
“如果一个服装企业家对于自己的事业有足够的胸怀,又有足够的信心。他们也必须在聘用专家外脑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首先他们必须知道他们想要改善产品还是改善服务,他们想要把视觉营销搞上去还是把运营模式升级,这些都需要不同的外脑团队企业,有时候需要的是专家,有时候需要的只是一个小公司,有时候需要一个头脑风暴团队。”七匹狼企业总裁周少雄告诉记者:“在企业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你也许有很多的部门,也许有自己的运作团队,但是请外来的智囊团来合作也非常重要,我们所要关注的只是让过程变得有意义,让结果更有效,这两点一样重要。”
我们知道有很多服装企业有多个团队在一同研发服装产品,但是聘用外脑来研发产品同样是企业的心腹大患。因为企业的产品一旦不能保密,那么本身可以产生的价值就打了折扣。
在2002年以前,很多服装企业的产品研发管理一直是保密的经营,这样让企业在设计研发的管理风格上一直都很要命,让设计人员起早贪黑不说,也让外来研发团队很难插入,与之一同工作。直到2002年,杨大筠开始推行设计外包的概念。有的服装企业主仍旧不能从容面对。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他们能做到产品的保密么?”
2006年,在设计研发管理方面很有建树的专家杜夏提出:专业设计管理咨询公司要做到的首先是产品单款的3年保密与研发模式的永久保密。
虽然,我们不能从一句承诺中看见新款式不外泄的结果,也能知道专家团队们也在逐渐走向成熟与自律。
“在这个行业里面,如果你不自律就会被当成间谍来看待,双面间谍的结果一定很难看,虽然一件款式的外泄对于一个品牌并没有什么太大影响,这个在原创团队的心里还是占着很大比重的。”一位北京服企的设计总监告诉记者。
管理咨询类公司没有过硬数据
2006年以来,更多服装企业想要把更多的经历投入到利润率的提升与资源整合方面。营销、市场推广、店员培训等初级的管理工作都成为已经交过学费的部分,更多企业想要办到的是更多的市场信息与同行发展详细情况。
而对于管理咨询类公司来说,很多企业家不惜花几千元来买他们的数据以及数据分析,所得到的一些回馈是“他们的信息并不准确。”
“用外脑永远存在风险,而我们必须为这些事情付出,花费更多学费来弥补我们的不足。我们想要的无非只是一些预测,一些前瞻思想。但是我们必须相信他们,也许我们后来什么也没有得到,得到的只是此路不通。或者,我们会发现这些观点和模式有价值,不过现阶段还用不上。”一位深圳女装企业家告诉记者:“我们所要做的是把他们当成老实的朋友甚至一起共赢的伙伴,我们必须这样,因为企业自己的资源是有限的,不能因为我们发展的比别人快,就好大喜功,就轻视那些人。即使在管理咨询类公司没有过硬数据的情况下,我们也需要用换位思考,明白哪些数据有作用,哪些数据大概还有什么出入幅度。”
对于在生意场上拼杀多年的企业家来说,与外脑的交往是一门艺术,既要尊重,又要自己考量,毕竟决策权在自己的手中,怎么合作可以让大家痛快,是一个都需研究的问题。
“对于企业家来讲,最重要的就是看明白,这个外脑团队的水究竟多深,有多少水可以为自己所用。”周少雄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