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系统是一个复杂又简单的矛盾系统。为什么这样说呢?你经过考察、布局网络、公关、找到资源、生产或代理产品给对应的客户群,经过循序渐进的运作,带来效益。这是初级的运营模式。一般得人也就满足这种生产或经营模式。可是当经营者有了更大的梦想、平台去拓展业务的想法时,他的行为是积极的,一种使命感会油然而生。这不再仅仅是满足自给自足的一种思维状态,或观念,而是要提高思想境界,提升业务素质,加强资源整合的能力,去整合更加复杂、合理的人、财、物等去做认为更加有意义的、抑或更加多元的事情。
上面说的科学合理,符合常规,恰倒好处。一旦真正实施起来需要深思熟虑,反复修改和纠正,甚至代价惨痛,不仅血本无归,身体还会受损。经过勤奋努力,苦心经营之后,业务熟练了,机构正常运转了,人员默契了,积极性调动了,业绩和效益提高了。这个时候,经过经营者的打拼、磨练。他的心智模式有了改善和提高,做人做事的境界提升,就是能一切从实际出发去解决问题,使之效益最大,降低风险,损失最小。总之,事物的改变的主要因素是人自动自发改善心智模式有效做事的结果。
做好任何事,让其朝积极的方面发展关键是在人。一个组织、团体、企业、社会等对人力资源整合的好不好。整合好人力资源执行力好不好。还有通过有形的物资如何化无形精神,以一贯之地亲和态度去调动人的积极性,去关心人、影响人,不是个人,而是组织的每一个人。也就是让企业战略、目标、理念、精神等无形的东西,团结、极力团队、组织,组成平台,和谐发展,积极主动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毫不懈怠,勤奋工作。其实,企业、组织中最难管的、最难调动的就是人,反过来说最容易调动的也是人,这又是矛盾的统一体。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要看组织采取的政策、措施、方法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当然。在满足经营者利益的同时,有必要去考虑工作者、职员的利益、想法、意愿,并适当调整,达到接受的额度、或心理承受指数,尽可能的达到团队中坚力量以上的人的意愿,无非是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和谐的人际氛围、发挥能力的平台,科学的晋升通道,较为满意的薪资收入。上面说的不难实现。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良性运作,企业经营绩效的增加应该与人相关的积极因素成正增长和正拓展的态势,否则,一切的以人为本变得毫无意义,一切价值从此虚无,便没有资格去谈社会影响力、企业公民,分量很重的社会责任了。
在一个运转正常的组织里,一个员工离开没有太大的讨论和关注价值,但在一定的时间内,若干名中坚力量离开,则要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了,绝对没有无缘无故的离开或辞职。走的是损失,付出的是企业发展的代价,这种隐性的代价会在离开时即刻体现。因为要找一个不熟练、不精通业务的人去在短时间习惯、适应并进入状态创造效益;还有更大的问题,技术资源短缺,客户资源流失,完好运行的系统出现罅隙。所以在此之前,组织就要用积极的政策、措施和方法去稳定关键人力资源和中坚力量。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组织是否塑造了积极的企业文化、畅通的沟通管道、良性的激励措施是员工一如既往服务组织的关键。
一个企业要想基业常青,常胜不衰,除了运作各个系统外,还要认真、理性地调查分析出现的各种状况和问题。创新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影响力,建立和谐沟通的管道和氛围,实现员工发展平台以及真正具有激励作用的薪资,这样,团队的凝聚力一定会在诸多因素的催化作用下发挥的淋漓尽致,企业的效益、规模就会轻松地突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