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企业永远做不完的功课!企业的发展从来就是一个不断战胜“昨日旧我”,不断追求“明日新我”的螺旋式求解过程。
战略规划之所以“一时洛阳纸贵”,是因为我们现今身处在一个“唯一不变就是变化”的不确定性时代,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的企业,如果没有明灯的导航、罗盘的指引,随时都可能发生触礁、搁浅等各种突发事件,而战略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空缺。经过科学流程编制出来的、很好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企业战略规划报告”能够清晰地告诉企业上下:“我们现在在哪里”、“我们将向何处去”、以及“我们如何到达目的地”。反之,如果企业在编制战略规划过程中“虎头蛇尾”,过了一段时间就偃旗息鼓,或者编制过程中不规范、不科学、没有很好结合企业实际,那么“无用功”、“杨白劳”之类的结局可想而知。因此,套用一句俗语,战略规划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战略规划却是万万不能的!
战略规划编制工作的应有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过程性工作”,而不是最终的成文报告上。而过程性工作之所以价值不菲,主要通过如下四个方面予以体现和展示。
第一,战略规划是“集体智慧”。企业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头脑风暴”工作,充分体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集体协作精神。在此过程中,不仅吸收了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意见和建议,听取了中层和基层员工的声音,而且还会有选择地参考企业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当然,如果公司聘请外部咨询公司“操刀”的时候,那么“外脑”的参与更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战略规划是“全面体检”。通过对企业所处外部环境进行的“S(社会因素)、T(技术因素)、E(经济因素)、P(政治因素)”分析,战略规划能使企业对外部宏观环境所能提供的可能发展机遇或者发展威胁了然于胸。通过对企业内部进行的产品分析、客户分析、竞争者分析、互补者分析等,战略规划使得企业能够进一步明晰自身“家底”,更好地“知己”,进一步明确“我们现在在哪里”,进一步认清自身的相对优势和劣势。正是通过这样的内外部双向分析,为企业接下来的SWOT分析和战略定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第三,战略规划是“行进指南”。基于自身实际,通过解读外部环境,通过对标国内外先进企业,战略规划不仅使得企业进一步认清了发展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明晰了“将向何处去”,进一步明确了集团及其下属业务板块的战略定位,而且借助“战略实施报告”,通过明确各实施阶段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和任务,能够为“如何到达目的地”给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性建议,也为企业的滚动性编制和及时更正提供了便利。
第四,战略规划是“沟通利器”。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度不断沟通的过程。每一次访谈、每一次汇报、每一次修改都是企业上下不断沟通探讨、不断求同存异、不断达成共识的过程。而每一次阶段性报告成果的宣讲,既是先进知识和理念的传输,也是成果验证和解疑答惑;既有助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参与性和关注度,也更容易获得企业上下的认同和接受,实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美好目标!只有实施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做足做够了有效沟通工作,才能产生事半功倍之效;否则不仅可能事与愿违、事倍功半,而且会预埋下很多错误的种子和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