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与人性,多少年来,一直是神秘不可测的两大敏感话题。但它与管理又有着皮和毛一样的密切关系。因此,虽然我讲管理的二十多年中,总想避开它,担心误言偏颇引起误解,但现既已年逾古稀,还是想追究探讨其本质所在,以解释种种历史社会现象。
权力是什么?
我每月都争取与一位老总谈心。日前一晚,又与拯救鞍钢于水火的刘院士广泛探讨了管理的最高境界,直到深夜。
而此前,一次我向时任白沙集团(现用长沙卷烟厂旧名)卢平总裁请教:什么是权力?她聪敏地回答:权力就是“领导给的支配人力、物力资源的资格”。我对她提到的“领导给的”和“资格”二词的现实涵义,感觉实在而且到位。
为了弄清楚权力的定义,我又搜索了种种权威性说法,也许能从中悟到权力之真谛。
《中华大辞典》:“职责范围内的支配与领导”、“政治上的强制力量”。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行为使另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一种关系。”其要害是“命令服从的关系”、“强制性控制的关系”、“在对方抵抗情况下也要实现自己意志的关系”。
人类历史表明:为了要实现事业成功,就要有组织。领导者是组织主导,被领导者是组织主体,他们为一个任务、目标聚合在一起,这就要求保持权力稳定。有时即使是不公正的,由于是权力关系,也要不懈追求。领导的核心是掌好权,用好权,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这一概念贯穿于人类过程,成为历史的“写真”。因此,权力表现为双刃剑,用之尤慎。(引自我在198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理论部播讲的《现代领导观念与领导方法》一书)
权力为什么?
下面让我引述世界著名科学与社会学大师罗素在他的《权力论》中所阐述的权力原理。
罗素特别强调:“权力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动因,是一切人类多种欲求的本源。”而不是传统经济学家反复强调的“经济上、钱财上的利己之心”。实际情况也证明:人对钱财的追求是有限的,其数量达到生活最高需求的水平总会有个限量,它不会是无限的。只有对权力的追求,是无限的。现在,人们也常说:当代中国人,有几百万人民币就够花一辈子,再多也与享受不能形成正比关系。
因此,比“争利”重要的是“争权”。古今称颂的唐太宗李世民杀兄杀弟以成就帝业,叱咤风云的汉武帝临终杀爱子生母以保护帝业……这两位史上明君的残忍所为显然不是为钱,而是为了成就霸业的权力稳定。
比尔·盖茨在回答意大利《机会》杂志记者问题时,认为孝顺、爱情和慈善事业是他急不可待的追求。由此可见人性深层次所追求的应是事业,权力的终极目标应是促进全人类社会的进步。
此时我想起尽人皆知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的高见被历代管理者称颂,持久不衰。他提出了七层需求理论,我看不外乎人的生存需求、社会认可(荣誉)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三个层次。什么是“自我实现”?显然与权力密不可分。
在与刘玠院士谈心时,我也提到:您一生可说功成名就,在企业界是众所周知的鞍钢盛世缔造者,在学术界又是令人尊敬的院士级科学家。这在企业界几乎是独一无二。他如果没有领导鞍钢的“权力”,只是个轧钢专家,就不会有今日的种种殊荣与成就。“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是人们都很认可吗?
权力,人性vs反人性
最后,我引述罗素阐述权力概念中分量最重的一句话,也是最需要我们很好领会的一句话:“权力是人性的表现,权力是人性的一部分。但集权是反人性的,要靠民主机制来制约。”这是罗素对全人类的宣言与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