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认为售楼人员就是守株待兔,谁进来,就接待谁。通常进售楼部的大都是有心买房的人,所以成交率会很高。退休后,我加入售楼小姐的行列,成了一名销售商铺的工作人员。而如今,我感受到在售楼工作中,一份成绩要靠十倍、百倍的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十一”黄金周期间,今年刚刚50岁的王秀英和记者聊起了她做“售楼小姐”的日子。
2006年10月,退休后的王秀英来到乌鲁木齐市一家房地产公司应聘商铺销售员,成了这家房地产公司售楼部里年龄最大的售楼小姐。一个月下来,她和其他年轻的售楼小姐一起去街上散发宣传单,每天,年轻的售楼小姐能散发几百份,而她只散发掉几十份;一个月下来,年轻的售楼小姐很多都销售出去商铺了,而她的销售业绩还是零。王秀英着急了,她每天都在思考原因,每天都在和这些年轻的售楼小姐交流,学习她们的销售技巧。
时间一天天过去,让王秀英感受最深的是几十年在国企工作对她的影响,只有按部就班地上班,月底等待发工资,没有竞争。和这些年轻的售楼小姐相比,她远没有她们那股拼劲,王秀英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也略钝于那些年轻的售楼小姐。每次,看着年轻的售楼小姐在街上散发宣传单时大方、自然的表情,让拉不开面子的王秀英常常心生佩服。
在感悟和体会中,王秀英也努力地改变着自己,让自己也融入到房地产销售的这个大市场中。
很快,在那年年底,她的销售业绩达到两套商铺,所得的报酬是自己月退休工资的4倍。握着这些销售报酬,王秀英回味着在商铺销售中的酸甜苦辣。
“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我跑第一笔销售单子,至少跑了8趟。”王秀英话音刚落,脸上的表情闪过一丝酸辛。
为了跑成第一笔单子,在12月这个寒冷的冬季,王秀英来到了乌市西山的一个早市,找到在市场上摆摊卖服装的姓李的摊主,从询问服装的价格说到摆摊的辛苦。王秀英抓住摆摊受雨雪的限制和摊主想做大生意的心理,说出了买商铺的好处和发展前景。
因为怕长久的攀谈会影响摊主的生意而引起对方的反感,王秀英就将这次的销售工作停止在交流中。
两天后,下雪了,王秀英又踏着大雪来到了这个早市上,她看到李摊主挂起的服装上撑起了塑料布,王秀英又从塑料布说到了商铺。最后,王秀英拿出一张商铺宣传单,从商铺的地理位置介绍到商铺的大小、价格和一些优惠条件。话语间,王秀英感觉到李摊主对商铺有了兴趣,她鼓足了勇气,建议李摊主买一套商铺。
李摊主没有回答,他只是轻微地摇了一下头。王秀英并没有放弃,她一次次在寒冷的早晨,来到这个市场,找那位摊主,很诚恳地和他交谈。直到第八次,也许是摊主被王秀英的诚意打动或是商铺的地理位置真的不错,跟王秀英一起看过商铺后,就预订了一套,一个星期后就签了购买协议,并交付了购买商铺的部分资金。
握着第一份订单,王秀英感觉到心脏都快要跳出心窝了,她双手重叠放在胸口上,这时,她感到一丝疼痛,原来,多次帮着李摊主收摊,她的手被冻伤,裂口子了。
“在掌握业务知识的情况下售楼时,说话一定要有技巧,要懂得把握客户心理,并适时进行引导。”如今,王秀英在房地产销售的磨砺中,有了这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