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始,如果说自主品牌里什么事情最热闹,那无疑是吉利、奇瑞这两大自主品牌提出要多品牌发展的扩张规划。
其实,一提起这个事情,的确有春晚时本山大叔表演时的几分黑色幽默,我们的自主品牌发展至今,都过的比以前好了?看来也开始“不差钱”了。
先看吉利,自从1997年吉利进军汽车行业以来,他的发展轨迹就是与低端廉价的自主汽车画上等号。即便近2年来,吉利开始想要转型,大力引入全球鹰 、上海英伦等品牌,一切就是计划未来将以多品牌战略发展构架出吉利全新的品牌架构。其实做的再多,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想要的,仅仅只是要颠覆过去的形象。吉利汽车的转型战略无非就是想彻底与“低端、廉价”划清界线。
吉利汽车的战略转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国内低端车市利润渐小的问题。但无奈吉利汽车在国内的口碑形象已经定型,想要颠覆原来低端廉价的形象,基本上是短期内难以达到的。吉利汽车想要转型,这并不是炒作几次车标全球征选,或而高喊不再生产4万以下的车型就一切马上转变的。
现如今,即便是多品牌的战略发展,吉利依旧不是百年通用,品牌文化的积淀没有,自主创新的技术没有,那是转型还是转身?多品牌的发展规划,对于一个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长远规划而言,这显然也是对路的,只是现在提出,时机看似尚未成熟。几年前吉利汽车就计划将“华普”定位为一个中高端品牌,而后呢,一切只是困局,这是李书福尚有的“华普”前车之鉴。
其实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了,农民富了,那就不再种粮食了么?即便富的流油了,那也没有必要马上要华丽转身变身贵族吧?其实问题在于,即便你转型了,多品牌发展了,该让你活得好好的,还是那最初的“几亩田”。太多美好规划,现在的吉利汽车能玩的转吗?
同样的问题,抛给奇瑞汽车。多品牌的发展,现在的奇瑞汽车能否承受的住?承载奇瑞太多希望的A3上市之后,终端市场表现就已经差强人意了。母品牌的发展尚且如此,何谈“大奇瑞”的规划。这年头,像是当年SPARK那样的冤大头可不是经常有的。
多品牌的战略发展,必然是自主品牌很美好的愿望。即便是中高端品牌的建立,一切也都需要时间与耐心。这不是说变就变的事情,全新的发展,必然也是对原始的一种自我挑战,自己尚且过不了关,何谈竞争对手,何谈合资品牌的冲击?
企业发展,不是像本山大叔挂着两串大蒜,拎上一只鸡就可以去“苏格兰调情”的。这更不是一句“不差钱”就能有喜剧效果的。
突然,想起了曾经我们主编孔老师的一段话:“要真正成为一个成功的自主品牌,就要成为世界级品牌。而要成为世界级品牌,首先要占领中国市场,最后,一切都还得市场说话。”
现在看来,一些自主品牌正在本末倒置。国内的市场尚且没有多少份额,就已经计划畅销国外了,不是出国了就是世界级的,这显然不是一个世界级品牌的眼光。当然,或许现在的自主品牌的确“不差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