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的4月18日,皮尔·卡丹在他位于巴黎北郊的新落成的皮尔·卡丹国际创作中心,度过了自己50年的职业生涯。50年来,皮尔·卡丹从时装、餐饮到化妆品,构筑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商业王国。目前,他在全球98个地区拥有分公司,雇员超过20万人。他曾风趣地说:“我能够喝我自己生产的酒,到我自己的剧院看演出,在我自己的餐馆里就餐,在我自己的饭店里睡觉,穿我自己生产的服装,用我自己品牌的香水………” 曾有人向皮尔·卡丹请教过成功的秘诀,他很坦率地说:“创新!先有设想,而后付诸实践,又不断进行自我怀疑。这就是我的成功秘诀。”的确,从1959年的成衣革命,到率先给自己制作的服装印上自己名字的缩写字母,都无不体现着“创新”二字。 心灵的外在体现 1922年,皮尔·卡丹生于意大利的威尼斯,后来由于战乱,随父母移居法国。在圣爱蒂安的一家裁缝店里,14岁的皮尔·卡丹学会了缝制服装。 1945年,23岁的皮尔·卡丹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踌躇满志地来到了法国首都巴黎。他先后在“帕坎”、“希亚帕勒里”和“迪奥”这3家巴黎最负盛名的时装店当了5年的学徒。由于他勤奋好学,很快便掌握了从设计、裁剪到缝制的全过程,同时也确立了自己对时装的独特理解。他认为,时装是“心灵的外在体现,是一种和人联系的礼貌标志”。 1950年,立志干一番大事业的皮尔·卡丹,在里什潘斯街一所陋室的楼房里开办了自己的服装店。不过,在巴黎这个世界时装之都,一个简陋时装店的小裁缝,要想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又谈何容易。这一天,在巴黎大学的门前,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引起了皮尔·卡丹的注意。这位姑娘虽然只穿了一件平常的连衣裙,但身材苗条,胸部、臀部的线条十分优美。皮尔·卡丹心想:这位姑娘如果穿上我设计的服装,定会更加光彩照人。于是,他聘请20多位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组成了一支业余时装模特队。 1953年,皮尔·卡丹在巴黎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时装展示会。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身穿各式时装的模特逐个登场,顿时令全场的人耳目一新。时装模特的精彩表演,使皮尔·卡丹的展示会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巴黎所有的报纸几乎都报道了这次展示会的盛况,订单雪片般地飞来。皮尔·卡丹第一次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破女装一统格局 在设计女性时装上的成功,并没有让皮尔·卡丹停止创新的步伐。酷爱钻研、敢于创新的他又在思考另一个问题:时装作为人类点缀世界的装饰物,不应该仅仅为女性所独有;男人也需要装扮自己,忽视了男性,就等于放弃了50%的市场。皮尔·卡丹决心要打破女装一统天下的格局。 在当时的法国时装界,有一种沿袭多年的传统,认为真正的服装设计师只能问鼎女装,设计男装会被人们指责为离经叛道。对于这一点,已在巴黎时装界闯荡多年的皮尔·卡丹当然不会不知道。但是,强烈的创新欲望,促使他大胆地涉足男装领域。不久,他设计的系列男装便问世了。 1959年,皮尔·卡丹又一次在巴黎举办时装展示会。展示的服装既有女装,也有男装。他的这一举动在巴黎时装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业界人士纷纷指责他的这种“离经叛道”。一时间,皮尔·卡丹成为众矢之的,在名誉上和经济上都受到了极大的损失。 但是,皮尔·卡丹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不断地反问自己:“男人怎么了?难道男人就不配穿自己喜欢的各种款式的衣服吗?”他继续设计男装,并坚持聘请时装模特做表演,而且规模比以前更大。他坚信:男装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果然,没过几年,皮尔·卡丹便迎来了男装市场的春天。他设计的系列男装很快便占领了法国男装市场的半壁江山。 时装要面向大众 进入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法国经济的繁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普通市民开始对服装提出了新的要求。皮尔·卡丹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细微的变化,他预感到仅为少数有钱人服务的时装时代即将结束,大众时装时代即将到来。于是,他适时地提出了“时装要面向大众”的口号。这对于法国传统时装业来说,无疑又是一场革命。 皮尔·卡丹改变传统的量体裁衣、个别定做的时装经营方式,他把自己设计的时装大批量地制成成衣,然后分送到各大百货商店以及自己的销售网点出售。这种新颖便宜的时装一上市,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被抢购一空。 大胆突破,始终是皮尔·卡丹设计思想的中心。他运用自己的精湛技术和艺术修养,将独特的款式设计和对布料的理解,同褶裥与几何图形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了突破传统走向时尚的新形象。他设计的男装如无领茄克、哥萨克领衬衣、卷边花帽等,为男士装束赢得了更大的自由。他的女装擅用鲜艳的红、黄、蓝、湖绿、青紫,其纯度、明度、彩度都格外饱和,加上其款式造型的夸张,颇具现代雕塑感。 1959年,皮尔·卡丹率先推出了成衣套装。出于自信,也是出于挑战,皮尔·卡丹将自己名字的缩写字母印在了服装上。他的这一举动,又招来业界人士的一阵非议:“真俗气!皮尔·卡丹,你怎么能把自己的名字印到服装上?”但皮尔·卡丹并未因此而放弃。今天,皮尔·卡丹已成为全球最畅销、最知名的一个品牌。 构筑卡丹商业王国 在服装业中取得辉煌的成功之后,皮尔·卡丹又把目光投向了新的领域。1970年,他在巴黎创建了“皮尔·卡丹文化中心”,里面设有影院、画廊、工艺美术拍卖行、歌剧院等,成为巴黎的一大景观。 1977年,巴黎的一家高级餐馆“马克西姆餐厅”濒临破产。由于这家餐厅建于1893年,历史悠久,当店主打算拍卖时,美国、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大财团都企图买下。皮尔·卡丹不想让法国历史上有名的餐厅落到外国人手上,于是,他用150万美元的高价,买下了马克西姆餐厅。 马克西姆餐厅是一家历史悠久的餐厅。在历史上,它的服务对象曾一度仅限于贵族。皮尔·卡丹认为,只做少数人生意的经营理念不改,能够生存下去的机会就很少;只有实行大众化的经营战略,才能生意兴隆。因此,他买下马克西姆餐厅后,一方面继续保持它的传统特色,至今,马克西姆餐厅的服务员仍一律为身着燕尾服的男士;而另一方面,则在服务对象上向大众开放,使各个阶层的人都能光顾餐厅。 为了让马克西姆餐厅尽快起死回生,重现昔日风采,皮尔·卡丹还要求餐厅在服务质量上要精益求精。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做到让顾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去。他反复强调:“要让客人感到在马克西姆餐厅用餐是一种享受。”在认真研究了顾客的心理后,皮尔·卡丹从顾客的角度出发,为马克西姆餐厅的服务员制订了30条在服务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通过这一系列改革,皮尔·卡丹将简单的来餐厅用餐提高到一种生活享受的高度,不仅让客人品尝到驰名世界的法式大菜,同时也让客人享受到马克西姆高水平、有特色的服务。经过皮尔·卡丹的精心调治,3年后,马克西姆餐厅竟然奇迹般地复活了。它不但恢复了昔日的光彩,而且影响波及全球,在纽约、东京、布鲁塞尔、新加坡、伦敦、北京等地开设了分店。 从一个小裁缝走向亿万富翁,皮尔·卡丹创造了一个商业王国的传奇。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他用每天工作18个小时的代价换来的。“我的娱乐就是我的工作!”在皮尔·卡丹的那间绿色办公室里,有一个地球仪,这个没有时间娱乐的大师也许可以从中数清楚他的帝国在地球上有多少个站点。他从中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满足,一种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