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是一个崇尚“创新”的城市,如果留心,你会欣喜地发现,在青岛的各个领域,都有先行者在“探路”,其中既有你颇为熟悉的电子产业巨头,如海尔、海信,也有轻纺产业崛起的排头兵——亨达集团。亨达这个拥有23年历史的企业中,创新已不仅仅是产品更新换代的方式,实际上已成为企业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核动力”,我们有必要去发现和发掘它们的“创新秘笈”。 2004年,在硝烟弥漫的伊拉克战场上,一种特殊的鞋子也参与了战斗,并和“zippo”火机、瑞士军刀一起被大兵们称为“战斗三宝”。 这种鞋子的学名是:新一代航空防水鞋。它以国际超前的航空服饰技术生产,运用超细纤维及纳米、抑菌技术,达到了高温环境下连续穿鞋一个月不臭脚、不伤脚的技术水准。 但是很多人意料不到的是:这种科技含量极高的鞋子竟然来自“中国亨达”,而此前中国鞋在国际上是“劣质货”的代名词。 是谁创造了这令人吃惊的奇迹,是谁把“中国鞋”的名誉挽回? 这个秘密,只有到位于青岛的亨达集团才能慢慢揭开。 董事长的“首席工程” 到了亨达,你才会发现:“参战的鞋子”只是他们创新产品的“冰山一角”。 在亨达,平均每一天,有14款新鞋试制,7款新鞋上市(这个速度在国内皮鞋产业是稀有的),亨达集团同时参与制定的行业及国家技术标准竟高达16个,现在还拥有26项国家专利,并先后有150多种产品获得省级和国家技术大奖。 2006年亨达又有防磕鞋、童靴两用鞋、透气防水鞋等28项产品、新技术、科技项目一次性通过了市级鉴定,其中有10项新产品、新技术被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12项新产品、新技术被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6项科技成果中3项被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3项被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 在“2006真皮标志杯中国鞋类设计大奖赛”中,亨达集团又一举囊括女单鞋一等奖、女凉鞋一等奖、女靴二等奖、休闲鞋二等奖四大奖项。 是什么在支撑亨达持续高水准的技术创新? 董事长王吉万的答案是:“独特的技术创新机制和完善的管理模式。” 在亨达,“技术创新”是董事长王吉万的“首席工程”。 之所以如此定位,是因为王吉万对技术创新有着深刻的认知,他告诉记者:“技术创新是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途径,要想使产品竞争力强势,占有强大的市场份额,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重视科技,把科研技术创新工作提到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亨达成立了自己的技术中心,这个技术中心已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目标是国家级技术中心。 技术中心下设科技信息部、研发一部、研发二部、研发三部、研发四部、计算机中心、科技成果转化部、培训部、实验室、检测室、档案室、资料室、新材料室等部门。 对于技术中心,亨达是舍得投入的:办公场所有2000多平方米,每年将经营收入的4%投入科技开发,并购置了先进的开发和实验仪器设备,目前其检测试验条件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技术中心在公司整个技术创新活动开展中,处于核心和枢纽地位,起到领头和带动作用,推动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进程。”亨达集团的负责人这样理解技术中心的功能。 为了技术中心最大潜力的运转,亨达专门设立了技术委员会和劳动竞赛组织委员会,由总经理亲自担任技术委员会主任和劳动竞赛委员会主任,负责抓全公司的技术创新工作;还特聘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轻纺专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郭先登为首席专家,并与十几名国内外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对公司技术创新工作进行指导与支持。 两个委员会严格实行例会制度,针对国内外市场需求和生产实际,研究确定本年度技术攻关重点项目,制定计划和具体实施措施,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范性文件指导实际工作。 王吉万告诉记者:“我们会确保每年投入的技术研发经费不低于营业收入的4%。未来三年内,亨达要通过国家级技术中心认定,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通过亨达皮革研究所的运行,进一步提升自身研发水平。” 从2003年开始,亨达集团引进并实施信息化系统工程,通过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为企业的科学管理、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公司通过全面实施信息系统,规范了企业从市场调研、信息反馈、到研发、生产、销售、市场反应等技术的应用反馈流程,形成整个企业资源共享的局面,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应用能力。近几年,公司立足于采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呈现出阶梯式发展的态势,以技术创新凝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亨达集团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而这些举措为亨达保持高水准的技术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创新是一个始于市场,终于市场的活动。也就是说,市场诱发了对技术创新的需求,最终技术创新的成果只有通过市场才能实现。 对此技术中心又加强了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交流,通过对自身条件和所处区域环境的战略分析后,组织公司精干技术人员根据自身发展目标进行战略选择,充分评估创新的管理成本、研发成本、区域的市场走向以及研发后投放市场的效益,将有限的资源向重点创新项目倾斜,加快新项目的市场转化过程,真正达到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势。 竞争与激励并存的创新机制 一个企业是否有活力,关键在于是否能形成一种竞争与激励并存的机制。只有在良好的竞争与激励的环境下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采访中,王吉万介绍,良好的机制是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保证,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亨达目前已经形成了调研、规划、激励、实施、转化投产的完整的创新流程体系。这种机制已经从技术研发部门延伸应用到整个公司,在集团范围形成了浓厚的创新氛围,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在亨达,每一位员工都会对这些内容不会陌生:《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新产品研发管理规定》、《科研经费管理规定》、《技术中心分配激励机制》、《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制度,正是这些制度的出台和有效实施,才使技术创新活动有规可循,有章可依,确立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企业将每年7月份定为公司的“专利月”,在全公司范围内发起全员参与的创新活动,同时加强了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 在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制度上,亨达集团采用了三线联动的方式。一是认真搞好岗前培训。公司每年都要拨专款,由技术部门组织对新入厂的职工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生产技术培训;二是扎实搞好岗中培训。为使培训、生产两不误,工会根据培训教材内容,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和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法,使职工既学习到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在互动交流中掌握了实践经验,提高了实际业务水平;三是请技术专家到公司讲课或组织相关人员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培训学习,培养造就了一批技术拔尖人才,他们已经在各自的岗位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通过丰富多样的培训形式,激发了全体员工的创造热情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职工创新、创造潜能,为企业实现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打下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