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国际奢侈品牌两年后“中国造”
占据中国大饭店两层的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国贸店,看上去更像是被精心装潢过的复式公寓。国贸被认为是北京的国际奢侈品中心,除了路易威登外,阿玛尼(Giorgio Armani)、古奇(gucci)、迪奥(DIOR)等国际奢侈品品牌也都落户在此。
隔着几近透明的玻璃,不少消费者不由自主地享受起远观却不可近玩的乐趣。另一些成衣奢侈品牌消费者,则会选择到其他楼层的奢侈品店面的橱窗前,精心打量一件件昂贵、时尚的精品。
在一件路易威登2007年新款衬衫的吊牌上,标签分别用英、法、日文三种语言标示。而在该品牌同类的一些商品上,记者发现除了价签之外,并没有关于产品其他信息的标签。但据路易威登国贸店工作人员介绍,路易威登的产品均产自法国,并且直运中国。
路易威登(中国)销售公司新闻发言人庄洁告诉记者,公司在中国并没有生产线,也没考虑过在中国设立自己的生产线,更没有授权给中国的任何生产商,所有的产品都是在国外生产的。同时,庄洁对没有标签的商品做出解释,之所以在摆放过程中只标识价码牌,完全是为了橱窗美观,商品的出产地与商品的成料都可以在商品内部找到。
而在阿玛尼国贸店的商品陈列架上,西服、皮包等商品的标签上也标明了商品的原产地。阿玛尼国贸店店长特别向记者介绍,“阿玛尼的商品全都是由原产地意大利运过来的”。并向记者展示了西服内衬的封死标签,只是标签的字迹特别模糊。
或许大多数中国消费者都认为,拥有国际奢侈品品牌名誉的商品,都会产自海外。但国际奢侈品协会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最新版《环球奢侈品报告》预测,到2009年,60%的国际奢侈品品牌将在中国有自己的生产线,并实行品牌授权。
成本压力加速奢侈品“中国化”
记者在北京百盛商城一层阿玛尼的衬衫货架上发现,该店的衬衫标签上标注产地为突尼斯。据店员介绍,此前店内也经销过产自葡萄牙的阿玛尼衬衫。同时,店员补充衬衫的衣料是从原产地进口的。
“一些国际品牌国产化的现象越来越多,国产化的程度是分阶段式的。”在记者走访过程中,金利来(goldlion)百盛店的一位售货员点破其中的玄机,目前例如鳄鱼(crocodile)和皮尔卡丹(pierrecardin)等早已进驻中国的国际品牌,且已经开始本土化生产,而像路易威登、阿玛尼等品牌进入中国时间尚浅,即使在国内有生产线,也不愿意提前公布。
而据一位了解国际奢侈品在中国制造背景的人士介绍,目前阿玛尼等全球顶级服装奢侈品牌的生产线早已落户中国。有消息称,2007年初路易威登就已经在中国找到授权生产商,并开始在浙江杭州建立生产基地。
“在大多数消费者眼里,这些奢侈品品牌是产自海外,拥有原产地的标签。但实际上,已经有许多奢侈品品牌选择把生产工厂转移到中国。”《环球奢侈品报告》中文版执行出版人欧阳坤显然更了解市场。他告诉记者,由于成本和运输上的压力,中国制造国际奢侈品已经是一个必然现象。
天津津达制衣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中国、意大利、中国香港三方共同投资的著名合资企业。著名的原因是,津达公司生产的西装70%出口意大利、30%内销,其品牌包括国际品牌皮尔卡丹。根据公司介绍,每一个季度,津达公司都会接受意大利最大的西装制造与销售集团的高水平管理及先进技术。
但天津津达制衣有限公司并不是中国惟一一家拥有国际奢侈品品牌授权制造的工厂。“一开始,公司在中国的商品都是原产地进口来的。一段时间后,公司就把西服项目、领带项目和皮带项目等分别授权中国工厂生产,例如这条领带,虽然标着公司的标志,但确实是由一家浙江工厂制造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国际奢侈品的低成本“秘道”
浙江盛宏服装有限公司也是国际高档服装品牌中国制造团队的一员。它为全球10多家顶级奢侈服装品牌从事着最细密复杂的代工生产,包括阿玛尼以及世界上最昂贵的礼服和内衣品牌。但是,由此制造的奢侈品却极少把标签标注为中国。
北京某鳄鱼品牌店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实际上,海关不会严格检查这些奢侈品成衣的报关单,所以一些国际品牌就会制造模糊的原产地。同时,欧阳坤也向记者揭露了国内奢侈品制造基地的另一面。
谁也不曾想到,一家国内以仿造某国际奢侈品产品质量出众而闻名的公司,最后竟然成了该奢侈品在华生产的授权生产商。
“实际上,这些奢侈品企业在华经营的同时,一直在搜集所有生产他们品牌商品的生产商的数据。
政府有关部门在对市场产品进行抽样调查时,政府方面的目的是鉴别真假,规范市场;而奢侈品商的目的则是寻找可以高质量生产产品的工厂,甚至有时他们还会自己搞抽样调查。如果我们仿造他的产品很像,他们就会找到我们,希望对我们进行收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和公司名称的奢侈品授权生产商表示,他的客户品牌已经享誉全球,所以不是特别在意自己的产品在哪里生产。
据他介绍,在双方合作初期,奢侈品商先对生产商的生产线实地考察,要求在提供的生产线上现场做出服装样品;再根据样品的品质提出对生产线具体环节的修改要求,生产线达到要求才会下订单。奢侈品牌会先给授权生产商制作一个系列产品,达标之后再逐渐扩大生产规模。
同时,已经在国内建立起比较完善生产网络的奢侈品牌还会依据他所掌握的那些能够进行外贸生产的当地生产商,进行不同款式服装的订单授权。同时,根据每年款式的不同,提供生产的授权商也并非固定。
但是对于这种合作模式的宣传,奢侈品商还是比较忌讳,不愿意公开,甚至强迫授权生产商签订保密协议。有些一线品牌为了怕被人知道它在中国或其他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有生产厂,甚至会找一些位置偏远的加工厂来提供代工服务,有些家庭作坊型的加工厂甚至连当地人都不知道。
而这也是大多数奢侈品领域的商业操作模式。即使如此,中国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奢侈品制造国已是不争的事实。
“几乎国内所有的授权生产企业都有保护协议,不许透露任何细节。”该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奢侈品品牌为自身考虑,保密协议可以防止对奢侈品消费群掀起心理波浪,产生负面反应。
“向中国转移主要就是看重低廉的生产成本。”该人士透露,据他了解,海外服装生产厂工人每小时工资大约在20美元,而且工作时间固定;而中国工人的工资很低,劳动力成本只是意大利的1/20,而且还要经常加班。
与国内授权生产商的合作,同时也节省了奢侈品商在扩大产品生产规模时所需要的巨大的固定资产投入。
中国服装业燃起“奢侈”革命
欧阳坤介绍,由于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第四大奢侈品消费大国,而且按照每年15%的消费速度增长。他认为,中国在将来会成为亚洲的奢侈品消费中心。
“但并不是所有的奢侈品商都会选择在中国生产自己的产品,至少例如游艇、汽车和私人飞机等具有高科技技术的品牌肯定不会在短期内实现中国制造。”欧阳坤解释,奢侈品选择中国生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由于目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仍有待完善,奢侈品商们不会考虑把所有技术都转移到中国。
而作为消费类奢侈品品牌商而言,为了满足如此之大的需求,国际奢侈品商们不可能再选择把他们的产品成批地从海外运进中国,而更多的尝试是将产品设计师派遣到中国,同时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的模式。
这种模式除了缩减了国际奢侈品商们的公司利润外,同时也在中国服装生产制造领域悄然掀起一场革命。目前,不少国外品牌上标出的“中国制造”已经是本土的授权生产商在运作这个牌子。
而部分对中国制造产业熟知的奢侈品商,也开始将品牌的设计、生产、采购和供应链管理交给当地生产商完成。从面料、设计到国内的营销网络,都是国内企业操作。
“现在,虽然我们还没有摆脱贴牌生产的局面,但是也已经推出了自有品牌,同样是按照国际奢侈品对产品质量的做工要求。”一位浙江地区的授权生产商表示,由于长时间和国际奢侈品商接触的关系,得到了许多奢侈品品牌经营的思路,并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双方逐渐展开更深的合作。
“以前国内生产商制造服装时,更多的模式是奢侈品公司方面的设计师单方面设计好图纸,并确定原料材质后,由公司的经理把样品运给国内的生产商,在国内进行简单的拷贝。”该授权生产商告诉记者,现在的模式则是生产商还可以负责产品开发的任务,在奢侈品商确定了思路后,本土生产商按照思路去寻找可能用的上的面料,并自主设计并打版,做好样品后交由奢侈品商的产品管理团队,最后经双方统一后,下订单进行生产。”
“前者与后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制作环节中涉及了设计与开发的环节,可以使得产品更有附加值,当然利润也更高。而这也是中国制造产业从初级阶段向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阶段逐步发展的突破。”他表示。
言论
当奢侈品走下神坛
中国人讲究距离产生美,所以把奢侈品牌视为神坛上的产物,这话一点不假。
只要是品牌在坛子上,即使再贵也有人掏腰包;如果这个牌子从神坛转移到地面,那就别再指望销售业绩达到当年的风光。
从中国人开始熟悉奢侈品,已经有许多国际奢侈品品牌在中国遭遇到从神坛坠落的经历。曾经,一篇《芝华士12年“勾兑”了多少谎言》,瞬间让酒类中的奢侈品——芝华士的中国梦破灭。当25元的成本价格“缔造”亿元销售业绩的事实展现在消费者眼前时,消费者对于芝华士的轻蔑态度,使芝华士不得不从奢侈品神坛上被迫下台。
前车之鉴近在眼前,然而,仍有更多的奢侈品品牌正徘徊在神坛的边缘。
记者在近半个月的调查采访中发现,曾经红极一时的国际著名品牌金利来、皮尔卡丹等早已丧失了往年的市场霸气。在北京百盛商城,上述的两个“国际老大哥”只得把门面开在商城三层的男装区内,以十几平方米的营业面积与许多不知来历的男装品牌争夺市场。而当今的新贵阿玛尼,则是在商城一层霸占西北角。甚至连金利来和皮尔卡丹的品牌销售人员都表示,自己销售的品牌关注者已经从曾经的高端人士,转变成为多是从二、三线城市来的旅游者和一些想要穿品牌、但又支付不起昂贵开销的消费者。
而“国际老大哥”的衰落除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外,更重要的方面就是品牌管理方面的松懈。
按照国际奢侈品协会北京办事处代表欧阳坤对于奢侈品的解释,奢侈品品牌应该是让人有雾里看花、神秘缥缈的感觉。但当这些奢侈品品牌选择了在原产地外组建生产线时,这种消费者与奢侈品之间的距离感就消失掉了。
也许路易威登、阿玛尼、摩根、BOSS和杰尼亚这些主流的国际奢侈品品牌正打着自己的算盘,同时也希望借助于一纸秘密协议保留住国际奢侈品牌在华生产的机密,继续留在神坛之上。可是,哪个品牌又能预料到,明天谁将是下一个金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