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之不易的纺织品配额却遭到一些纺织企业的人为浪费,这个问题正困扰着对配额备感珍惜的商务部,一个最新的消息是,商务部将要对浪费配额的现象祭起行政处罚的大旗。据称,现行《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中有关浪费数量的处罚规定将要被商务部进行修改和完善,凡浪费许可数量超过一成的企业,都将在下一年度分配中受到扣减许可数量的处罚。这种行政措施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制止配额的浪费,坊间对此充满了疑问。有观察人士指出,从主观动机上,企业没有浪费配额的主观故意,因为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他们没理由浪费这些对他们也同样来之不易的配额。惟一合理的解释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其潜台词则是,如果不浪费这些配额的话,则会对这些纺织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根据分析,造成配额浪费的原因除了由于欧美市场的供应商取道印度、越南等东南亚诸国进口纺织品以至于减少了对中国纺织品配额需求的外部原因之外,还有着配额分配制度自身存在的“双轨制”这一弊端。按照目前的配额分配方式,70%的配额是根据国内纺织企业的出口业绩免费发放的,而另有30%的配额则选择了公开竞标的方式,这种配额分配方式的最大弊端是导致这两种配额获取渠道的不平等,公开竞标的模式无疑是将本不是商品的配额沦为众多企业挣抢的对象,在僧多粥少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必然造成配额价格虚高并进而滋生并助长配额炒卖的盛行。根据年初公开的媒体信息,配额的转让价格甚至一度高达输美纺织品招标价格的4倍,当配额价格被抬高到一定程度时,那些靠出口业绩免费获得配额的企业则可以将自己的免费配额进行出卖转让,不用出口就能盈利,而那些为没有获得免费配额的企业则为配额付出了更高的代价。尽管《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规定“未使用部分要上交”,但“地区内转让由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做技术处理,跨地区转让则报商务部备案并由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做技术处理”的规定却又让“转让临时出口许可数量”具备了合法性。而当欧美市场对中国的纺织品需求锐减之时,配额的价格必然应声大跌,而那些花费高价买来的配额则必然将这些企业套牢,如若按配额出口,不仅无利可图,甚至会造成很大程度的亏损,如若不出口,配额的浪费则不可避免。归根结底,配额分配制度的“双轨制”才是造成配额浪费的根本原因。可以理解的是,配额的分配确实是纺织品贸易出口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要探索出一套完美的纺织品出口配额分配机制必须要经历一个试错的过程,而商务部考虑更多的则是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但是眼下,在公平和效率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有没有更好的配额分配方案?一个值得重视的见解是,纺织品配额最大价值的发挥不应只是针对那些数目众多的个体纺织品企业,而是应该指向整个中国的纺织产业,而中国纺织业长期存在的问题则是普遍依靠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严重缺失,中国纺织业需要的是扬弃劳动力和资源优势,通过设计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实现品牌的国际化。因此,应该将这些珍贵的配额资源与纺织业的这一发展大计相结合,甚至通过制定产业政策的形式,向那些有实力、潜力和决心“走出去”的名牌纺织企业倾斜,而不是撇开民族产业的整体利益不顾去追求那些貌似的公平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