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市场活跃的末梢神经编者按:作为服装产业链最活跃的流通领域来说,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会引发上游的一场变革。批发市场从低端到高端发端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服装批发市场,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独有的商业业态。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服装批发市场已成为中国服装流通领域中最重要的商业业态之一。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显示,2004年,中国纺织服装批发市场的销售额已突破5000亿元人民币。而随着中国服装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服装批发市场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升级阶段,品牌化发展成为服装批发市场的重要选择。首先,全面升级市场的硬件设施,为客户交易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其次,迎合服装行业发展趋势,大量吸纳品牌服装入市。此外,加强内部培训,提高管理水平,整合外部资源,注重打造自身的商业品牌形象。目前,全国各地都有知名的服装批发市场,如:北京木樨园商圈、动物园商圈、山东的“即墨”、辽宁的“西柳”、沈阳的“五爱”、上海的“新七浦”、河南的“银基”、杭州的“四季青”、湖南株洲的“芦淞”、广州的“白马”、虎门的“富民”、“常熟招商城”等等。这些,或是产地型或是中转型的区域市场,都具有品牌集中度高、商品价格低和辐射区域广的特点。其中,一些拥有二十年发展历程的老市场,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市场业态,在商业影响力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随着新一轮商业地产开发浪潮的兴起,各地又陆续建成一批新型市场,如:哈尔滨的“红博”、安徽的“白马”等等,都是以理念新、卡位准、增长快、辐射广为显著特点,备受业界关注。当然,在遍布全国的几万家纺织服装批发市场中,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特别是一些由地产开发商直接投资的新型市场,由于投资主体缺乏商业经营意识和管理经验,致使市场开业即停业、落成便空壳,使广大的投资人和服装经营者,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为规避商业风险,就需要服装经营者擦亮眼睛,审慎选择。同时,也要求市场投资主体变革经营思路,以商立市、以市兴商。这样,才能达到对中国服装业的深度参与,才能以优异的价格,最大限度地发现市场的价值。百货门槛国产品牌仍须仰视一直以来,百货商场是服装品牌提升价值,步入中高端消费领域的重要途径。无独有偶,据统计,目前已有500多个国际服装品牌以属地生产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积极抢占国内的中高端服装消费市场。以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重要服装消费城市的高端百货店为例,土生土长的国产品牌欲进入这些商场已相当困难。百货商场的门槛越来越高,即使是已经进入的品牌,也多会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由于百货商场所处的商圈优势,以及受商场数量、营业面积和品牌保有量等方面的限制,所以,服装品牌在商场面前还须仰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百货商场基于商业竞争的现实,也开始东征西伐,迈出了商业连锁扩张的脚步。虽然,有许多商场的老总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满腹苦水地对记者说,由于市场的无限细分,诸如家电产品市场,早已被“国美”、“苏宁”这样的专业店所瓜分。商场的穿类商品所占的比重,大多在60%左右。但是,服装品牌进场难的情况,却依然没有得到缓解。而商场的连锁扩张,虽然,看似在扩大服装品牌的营销区域,但其实,这是一把“双刃剑”,进入新的商业环境,面对当地“坐商”的围攻,是落地生根,还是无功而返,谁也无法保证,但在这一来一去之间,跟随的服装品牌就面临着极大的商业风险。所以,对于百货商场,不是一进百好,这一点,就服装品牌而言,还需深入调查,审慎为之。实际上,在国内百货商场开始连锁经营之前,国际上的百货零售商早已开始连锁的尝试,如美国的SEARS、日本的八佰伴和法国的春天百货。较早进入国内零售市场的百盛购物中心、太平洋百货也采用了连锁发展的模式。从目前的资料和统计数据来看,百货连锁的实践始终无法超越超市连锁的发展模式。日本的八佰伴和崇光更是在近年接连遭遇破产的命运。服装品牌如何在商场中进行“博弈”,还是很需要费一些心思的。ShoppingMall承载品牌旗舰队众所周知,中国的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而作为重要的服装消费且具商业辐射能力的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人均水平已超过3000美元,这个数字,正是发展ShoppingMall业态的大好时机。事实上,在这些城市,ShoppingMall都相继出现了,像北京的东方广场、金源时代购物中心,上海的正大广场等。虽然,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这还是给众多的服装品牌,提供了全新展示自我的舞台,开设旗舰店,成为很多大品牌的选择。在一个体量巨大的空间里,开设品牌的旗舰店,是品牌树立形象的好机会,但前提是,品牌要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一位在ShoppingMall里开设旗舰店的知名女装品牌的老总曾对记者说,开这个店,未必能马上赚钱,但我所看到的收获是,我的品牌树立起了完整的形象,通过它,人们了解了品牌的实力,此外,我们还成功地完成了一次重要的商业公关工作。由此可见,服装品牌旗舰店的开设,还不仅仅是开店挣钱或赔钱的线性商业过程,更多的内涵还体现在经常被商业人士用到的那个词———“博弈”之中。此外,影响2006年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流通业态,还包括:大卖场、品牌连锁店等其它形式,但较比上述的几种业态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记者认为,是属于“小巫见大巫”是对主流商业业态的积极补充。以大卖场为例,对于服装品牌而言,它的意义在于是为品牌的库存,建立了一个商业出口,前段时间,记者遇到了中国内地首家奥特莱斯的创始人万文英女士,她透露说,去年燕莎奥莱的销售额超过了7亿元人民币。其实,健康的流通业,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要为中国的服装企业提供一个多元化的选择环境,服装业发展得越快,带给流通业的机会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