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中国服装业正在与国际市场融合编者按:无论是国际顶级奢侈服装品牌在中国开专卖店,还是中国服装出口屡遇贸易摩擦,这些事件表明:中国服装业正在越来越快地融入国际市场。2006年不过是融合的一个进程。中国服装市场已经是一个国际化市场,这是业界人的共识。国际服装品牌进入中国可以分为四种模式:第一种是直营,“路易·威登”、“阿玛尼”、“香奈儿”等顶级品牌大多采取这种模式;第二种是与国际品牌合作成立新的合资公司;第三种是品牌代理,一些知名百货商场本身就是代理商;第四种是OEM,通常称为定牌生产或贴牌生产。其中以后两种模式为主,而且是相当长时期内的主流趋势。直营:尽吹奢侈风4月2日到5月3日,服装业的顶级奢侈品牌乔治·阿玛尼回顾展将在上海美术馆举行。上海展点是其亚洲巡回展览的最后一站。同样身为奢侈品牌的路易·威登去年11月在北京开设了一家分店,这是继1992年路易·威登在北京开设中国内地首家专卖店以来的第12家。而顶级品牌阿玛尼也宣称,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开设30家店。据了解,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世界顶级服装品牌都在中国设有分店。国际顶级服装品牌纷纷登陆中国的热潮背后,是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热捧。路易·威登在上海的分店开业仅一年,其销售表现便跃居该品牌全球专卖店的首位。由于历史、文化、设计、经验、资讯、管理等方面的差距,中国服装企业还处于积累阶段,因此目前我们还没有真正能与国际顶级服装品牌抗衡的品牌,不仅今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中国人的奢侈品市场只有拱手让给外国巨头。代理:难觅“门当户对”一些有实力的商场和公司选择代理的途径走近国际品牌。比如在香港,品牌代理业是个相当成熟的行业,内地的很多知名品牌,代理商多为港商。如港资百货连卡佛,同时还是很多国际知名品牌的代理商。而内地的零售企业,尚未充分意识到这一商机。给国际品牌做代理并不容易,“门当户对”的品牌不好找。对普通代理商来说,代理国外大品牌没实力,代理小品牌又没优势,代理中档品牌又受到国外分销商的竞争。除了走品牌代理的路,国内百货业开始向外资奢侈品企业伸出“友谊之手”。杭州的一家百货店,为引进路易·威登,免费为它提供了1600万元的豪华装修。上海浦东一家百货店为吸引一家国际奢侈品品牌进入,对其门面免费装修,每平方米的装修费用达到了1.2万元。这一举措,不仅大大降低了外资奢侈品牌进入中国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拉动了本土百货业的发展。合资:平起平坐“打江山”另外,对中国一些有实力的服装企业来说,与国际服装品牌合作,“零距离”学习对方先进经验成为一种选择。夏梦服饰有限公司与国际顶级男装企业———意大利杰尼亚集团几年前就成立了一家新的合资公司,双方分别拥有该公司50%的股份。夏梦董事长陈孝祥出任新合资公司董事长,杰尼亚集团高级经理托斯克担任这家中意合资夏梦服饰有限公司的CEO。借助国际设计师的力量,请“外援”的做法在业内也值得借鉴。比如七匹狼与日本著名设计师昌山巧的合作,罗蒙与日本、意大利设计师及韩国金佑仲时装公司“结亲”。与国际品牌合资、合作可以让中国服装品牌更快适应国际市场,走品牌发展的国际之路,这也将提升企业的国内竞争力。OEM:“隐姓埋名”打工中国是服装制造大国,无论成本还是技术都处于优势地位,不少服装企业都靠给“洋品牌”OEM积累资金和经验。中国服装企业作为OEM的制造方,在产品设计和品牌营销上不具有相对的优势,但在产品的制造成本上有明显的优势,能够生产制造出设计方期望的产品品质。国际服装品牌作为OEM的委托方,往往拥有产品设计和品牌营销方面的优势,但在生产制造方面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在广东、江浙和福建等地,已形成了以OEM为核心内容的鲜明的产业集群。如有着“中国衬衫名镇”之称的浙江省枫桥镇,就已广泛应用OEM模式,“老人头”、“啄木鸟”、“登喜路”、“圣罗兰”、“苹果”、“袋鼠”等国际品牌均已在该镇落户。今年,中国服装出口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输欧美的部分纺织品配额的分配和招标也不尽如人意,人民币持续升值又让不少企业隐隐不安。